音的组词
音质
yīn zhì 解释 ◎ 音质 yīnzhì[quality of tone;sound level]∶声音的属性 引用解释 1.即音色。参见“ 音色 ”。 2.录音或广播通讯上所说的音质,不仅指音色的好坏,也兼指声音的清晰或逼真的程度。《文汇报》1992.9.26:“所以装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及敷设了传递数字信号的光缆后,就大大改善了 上海 远郊通话的音质音量。”《文汇报》1992.9.26:“这种录音带上的信息同激光唱盘上的一样是数字形式的,所以不仅音质优美,而且可以控制录音带直接回到任何一首歌曲的开头。”
音质的组词: 音的组词 质的组词
音准
yīn zhǔn 引用解释 音乐上指音高的准确程度。
音准的组词: 音的组词 准的组词
译音
yì yīn 解释 ◎ 译音 yìyīn[transliteration] 将某种语言的词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其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词的音调表达,如“tank”译成“坦克” 引用解释 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 金克木 《怎样读汉译佛典》:“这个‘禅’字本来是‘禅让’、‘封禅’,读音不同,后来成了佛教的‘禅’,是个译音的外来语。”
译音的组词: 译的组词 音的组词
元音
yuán yīn 解释 ◎ 元音 yuányīn[vowel] 指发音气流在口腔通过不受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引用解释 1.纯正而完美的声音。常用以指诗歌。 清 吴伟业 《送杜大于皇兼简曹司农》诗:“一气元音接混茫,想落千峯入飞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诗为天地元音,有定而无定,到恰好处,自成音节。” 金一 《心声》:“夫古淡夷愉,鏘喤而闛鞳,此元音之美调,吾久不得闻之矣。” 2.音素的一类。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如普通话语音的a、o、e、i、u等。亦称“ 母音 ”。
元音的组词: 元的组词 音的组词
语音
yǔ yīn 解释 ◎ 语音 yǔyīn[speech sounds;pronounciation] 语言的声音;说话时发出的声音 引用解释 1.说话的口音。《南史·胡谐之传》:“帝( 齐武帝 )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 谐之 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帝大笑。”《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一日太上游湖,泊船 苏隄 之下,闻得有 东京 人语音。” 2.读书或说话的声音。《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因诵 子张 《问达》一章,语音琅然。”《红楼梦》第八一回:“只听一个説道:‘看他洑上来不洑上来。’好似 李纹 的语音。”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我知道她‘来了’,是在听到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
语音的组词: 语的组词 音的组词
余音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 解释 ◎ 余音绕梁 yúyīn-ràoliáng[leave a lasting and pleasant impression]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曹娥之齐,鬻歌假食,既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晋· 张华《博物志》 引用解释 1.《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因以“餘音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圆润,馀韵无穷。《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餘音绕梁,三日不絶’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 小玉先生 説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2.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清 贺裳 《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復餘音绕梁之意。”亦作“ 餘响遶梁 ”、“ 餘响绕梁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秦青 顾谓其友曰:‘昔 韩娥 东之 齐 ,遗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而去,餘响遶梁,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中:“ 韩娥 过 齐 雍门 ,鬻歌假食,既毕,而餘响绕梁,三日不絶。”
噪音
zào yīn 引用解释 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区别于“乐音”)。亦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郭小川 《鞍钢一瞥》诗:“那高低起伏的声响呀,并不是狂呼乱吼的噪音。” 叶圣陶 《隔膜·欢迎》:“混乱的噪音笼罩着车站的全部。”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静夜里我在大饭店十二层楼窗前一把靠背椅上坐了好久,没有一点噪音来干扰,我想起许多事情。”
噪音的组词: 噪的组词 音的组词
知音
zhī yīn 解释 ◎ 知音 zhīyīn(1)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s talents]∶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知心朋友 引用解释 1.通晓音律。《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2.《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3.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知音的组词: 知的组词 音的组词
主音
zhǔ yīn 解释 ◎ 主音 zhǔyīn[keynote;tonic] 调式中的核心音。当调式中的几个音排列成音阶时,第一个音即为主音 引用解释 音乐名词。音阶的第一音。因为它是音阶的基础,故称。常以喻不可缺少的事物。 老舍 《创造病》:“冬日生活中的音乐,拿这件大衣作为主音。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风、寒,与颤抖。”
主音的组词: 主的组词 音的组词
字音
zì yīn 引用解释 文字的读音。 叶圣陶 《祖母的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可是声音的情感化,必须有抑扬停挫,在念剧词时候,便不能不把几个字音拉长。”
字音的组词: 字的组词 音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