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的组词
吃惊
chī jīng 解释 ◎ 吃惊 chījīng[amaze;astonish;surprise] 受惊;使人感到惊讶 老妇人吃惊地望着箭也似地飞走的乌鸦。——鲁迅《药》 引用解释 亦作“喫惊”。 1.惊骇;惊惶。《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道:‘高邻休怪,不必喫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见説,心下喫惊,半晌作声不得。” 2.指惊讶。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的父亲不是很讨厌外省人吗?’我吃惊地问。”
吃惊的组词: 吃的组词 惊的组词
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解释 ◎ 触目惊心 chùmù-jīngxīn[ghostly sight] 为所见的情况而震惊。形容问题之严重 引用解释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我们从 奉天 到 哈尔滨 沿路触目惊心,都是 日本 人侵略政策的痕迹。”
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 ◎ 打草惊蛇 dǎcǎo-jīngshé[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fig)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水浒传》 引用解释 喻惩彼戒此。语本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王鲁 为 当涂 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 鲁 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虵惊。’为好事者口实焉。”《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后用以喻作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鸞,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回:“ 老武 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亦作“ 打草蛇惊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説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宋 朱熹 《答黄仁卿书》:“但恐见 黄商伯 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大吃一惊
dà chī yī jīng 解释 ◎ 大吃一惊 dàchī-yījīng[stun;be astonished;be taken completely by surprise] 使极为惊奇(含有不相信或出乎意料的成分) 前几天她对我说曾参观过一次斗牛,使我大吃一惊 引用解释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巴金 《等着盼着》:“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大吃一惊。”
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解释 ◎ 担惊受怕 dānjīng-shòupà[feel alarmed;be in a state of axiety] 形容提心吊胆,十分害怕的状态 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海阔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水浒传》 引用解释 见“ 担惊忍怕 ”。
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解释 ◎ 胆战心惊 dǎnzhàn-xīnjīng(1) [horribly frightened;be panic-stricken;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战:通“颤”,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西游记》 (2) 亦作“胆颤心惊” 引用解释 形容非常害怕。《西游记》第五八回:“那獼猴闻得 如来 説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我们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栏杆,探步石级,胆战心惊。”
惊诧
jīng chà 引用解释 亦作“惊吒”。 惊讶诧异。 宋 叶适 《与吕丈书》:“大抵以乍出坑谷,忽见天地日月,不觉欣跃惊诧,过於高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遽投之(百宝箱) 江 中。 李甲 与 孙富 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大郎 ﹞大惊咤道:‘奇怪,奇怪,有这等事!’” 清 汪懋麟 《在昔一首赠前廷尉李映碧先生》诗:“在昔 庄烈 朝,国事足惊咤。”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生虽惊诧,然见其縞衣翠袖,娇小温柔,不觉其爱之深,而畏之浅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我第二次到 仙岩 的时候,我惊诧于 梅雨潭 的绿了。”
惊诧的组词: 惊的组词 诧的组词
惊动
jīng dòng 解释 ◎ 惊动 jīngdòng[disturb] 举动影响别人;使吃惊或受干扰 上下颇惊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惊动了在书房中的学者 引用解释 1.惊惶骚动。《六韬·五音》:“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枹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吴子·应变》:“今有少年率起,击金鸣鼓於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后汉书·刘盆子传》:“军中常有 齐 巫鼓舞祠 城阳景王 ,以求福助……有笑巫者輒病,军中惊动。” 2.犹震动。举动影响他人,使有所感。《史记·南越列传》:“ 汉 兴兵诛 郢 ,亦行以惊动 南越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彦 不敢自专,又请父命,方纔脱换服飭,过去相见,入坐饮酒。早惊动后舱 贺小姐 ,悄悄走至遮堂后,门缝中张望。”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挂车子的到来,给 韩 家大院带来了老大的不安,同时也打破了全屯居民生活的平静。草屋里和瓦房里的所有的人们都给惊动了。” 3.犹骚扰。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汝等入城,不得惊动府库,不得杀害人民,不得取夺财物。” 4.犹烦扰。《晋书·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邪!且闻上身在此,自当不敢北视,况敢济乎!不须惊动将士也。” 清 翟灏 《通俗编·行事》:“按今言烦扰人曰惊动,亦曰劳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 张老头儿 説道:‘怎么惊动起师爷来了?’”
惊动的组词: 惊的组词 动的组词
惊愕
jīng è 解释 ◎ 惊愕 jīng’è[stun] 惊奇震愕 群臣惊愕。——《战国策·燕策》 因惊愕而陷入的沉默 引用解释 亦作“ 惊鄂 ”。 吃惊而发愣;非常震惊。《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逐 秦王 , 秦王 环柱而走,羣臣惊愕。”《汉书·霍光传》:“羣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颜师古 注:“凡言鄂者,皆谓阻碍不依顺也,后字作愕,其义亦同。” 唐 韦元甫 《木兰歌》:“今者见 木兰 ,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明 方孝孺 《尚志斋记》:“吾尝试于众曰:‘ 周公 、 孔子 与吾同也,可取而师也; 颜子 、 孟子 与吾同也,可取而友也。’众若骇然,而惊愕然,而相顾悱然,笑予,以为狂。” 叶紫 《山村一夜》:“那孩子听了我这话,突然地惊愕得张开了他的嘴巴和眼睛,说不出话来了。”
惊愕的组词: 惊的组词 愕的组词
惊骇
jīng hài 解释 ◎ 惊骇 jīnghài[frightened;panic-stricken] 恐慌恐惧 引用解释 亦作“ 惊駴 ”。 1.惊慌害怕。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鸟兽兮惊骇,相从兮宿栖。” 唐 元稹 《莺莺传》:“数夕, 张君 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女子摇手曰:‘吾居此久矣,君不见耳,今偶避不及,何惊骇乃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定国 ( 李定国 )坐山颠,闻信礮失序,惊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小船就在水面胡乱颠簸,一个无经验的孩子担心会掉到水中去,必惊骇得大哭不已。” 2.使惊慌害怕。《诗·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汉 郑玄 笺:“鸳鸯休息於梁,明王之时,人不惊骇,歛其左翼,以右翼掩之,自若无恐惧。”《史记·吴王濞列传》:“臣 卬 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於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明 乌斯道 《月夜弹琴记》:“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将命六丁取之,未免随以风雷,惊骇先圣。”
惊骇的组词: 惊的组词 骇的组词
惊呼
jīng hū 解释 ◎ 惊呼 jīnghū[cry in fear] 以为怪异而大声呼喊 失声惊呼 引用解释 亦作“ 惊嘑 ”。 吃惊地叫喊。 唐 韩愈 《南山诗》:“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宋 张耒 《祭晁无咎文》:“九月庚寅,闻讣于 陈 ,惊呼号天,烦寃靡伸。” 宋 岳珂 《桯史·日官失职》:“ 嘉定 己巳五月辛亥,余里居晚浴,散步西圃,暝色将至。从行一僮,忽卬而惊嘑,视之,亦一星,大小如 京口 所见。”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其母於室内闻其惊呼,急趋视之。” 碧野 《雪路云程·飞越冰峰》:“‘那缺口多么高呵!’我惊呼起来。”
惊呼的组词: 惊的组词 呼的组词
惊惶
jīng huáng 引用解释 亦作“ 惊皇 ”。 震惊惶恐;惊慌。《吕氏春秋·明理》:“有豕生狗。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承命惊惶,魂爽飞越。”《宣和遗事》后集:“帝终日下拜,又饮食不进,惊皇不安。”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从头诉兵火,眼见尤悲愴。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惊惶。” 冰心 《南归》:“ 藻 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无限的惊惶:‘你又病了?’”
惊惶的组词: 惊的组词 惶的组词
惊慌
jīng huāng 解释 ◎ 惊慌 jīnghuāng[panic] 惊恐慌乱 惊慌失措 引用解释 亦作“ 惊荒 ”。 害怕慌张。《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 知远 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 玄德公 自离开 新野 赴 襄阳 ,被 刘琮 所谋,索是惊慌来也。” 茅盾 《残冬》四:“ 赵阿大 料不到真命天子的故事会引出这样严重的结果,心里着实惊慌。”
惊慌的组词: 惊的组词 慌的组词
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解释 ◎ 惊慌失措 jīnghuāng-shīcuò[out of one's wits] 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把我吓得惊慌失措 引用解释 同“ 惊惶失措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一章:“ 郭祥 他们乘势一阵猛打,惊慌失措的敌人已经忘了抵抗,只顾往坦克上乱爬。”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九:“我们若是惊慌失措,必然要动摇军心。”
惊惶失措
jīng huáng shī cuò 引用解释 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北齐书·元暉业传》:“ 孝友 临刑,惊惶失措, 暉业 神色自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生》:“家唯孀母并一姊,闻之,惊惶失措,急至阁,抚尸大慟。”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 曹操 死, 青州 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
惊叫
jīng jiào 解释 ◎ 惊叫 jīngjiào[cry in fear] 吃惊地喊叫 他被爆炸声吓得惊叫起来 引用解释 吃惊地喊叫。《太平广记》卷三六四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僧发长》:“闻哭音,或惊叫,联联不已,夜分后,声渐少,迨明而絶。”
惊叫的组词: 惊的组词 叫的组词
惊恐
jīng kǒng 解释 ◎ 惊恐 jīngkǒng[alarm] 惊慌害怕 皆夜惊恐。——《史记·陈涉世家》 看见我们的马飞跑不能不感到惊恐 引用解释 1.惊吓恐惧。《史记·陈涉世家》:“卒皆夜惊恐。” 唐 无名氏 《蚍蜉传》:“是时王子以惊恐入心,厥疾弥甚。”《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大凡人受了惊恐,胆先受伤。” 茅盾 《动摇》八:“她不免焦灼地乱想,因而稍稍惊恐。” 2.指使惊吓恐惧。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降怪异以惊恐之。” 清 梅曾亮 《送珠船序》:“耆利昧生死,越国万里,踔一船环扣海疆,诈言求市,惊恐民吏。”
惊恐的组词: 惊的组词 恐的组词
惊奇
jīng qí 解释 ◎ 惊奇 jīngqí[wonder; be surprised] 感到很奇怪 令人惊奇 引用解释 惊讶奇怪。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穿着露肉的裤子,披着麻布片的男人和女人,从各个草屋里出来,跑到路旁,惊奇地瞅着车上的向他们微笑的人们。”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望着海,那么惊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
惊奇的组词: 惊的组词 奇的组词
惊扰
jīng rǎo 解释 ◎ 惊扰 jīngrǎo[disturb] 惊动干扰 惊扰人们思考的喧闹声 引用解释 1.惊慌骚乱。《汉书·项籍传》:“ 籍 遂拔剑击斩守。 梁 ( 项梁 )持守头,佩其印綬。门下惊扰, 籍 所击杀数十百人。”《宋书·谢方明传》:“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时天下久承平,忽闻点兵,民情惊扰。” 2.惊动扰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非 ( 谢非 )惊扰不得眠,遂起。” 唐 李朝威 《柳毅》:“惊扰宫中,復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 巴金 《军长的心》二:“所长仍然小声地说话,免得惊忧病人。”
惊扰的组词: 惊的组词 扰的组词
惊人
jīng rén 解释 ◎ 惊人 jīngrén[surprising] 令人惊奇 他们的经济情况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引用解释 使人惊奇。《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个不知姓名的女人,花容月貌,荆釵布裙,本领惊人。”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我的烦闷,都被这惊人的风雨,吹打散了。”
惊人的组词: 惊的组词 人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