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的组词
粗俗
cū sú 解释 ◎ 粗俗 cūsú(1) [coarse]∶粗野庸俗 为他人所冷落的非常粗俗的少女 (2) [uncouth]∶不文雅 他们的笑声常是粗俗的,常是傲慢的 引用解释 粗野庸俗,不文雅。 宋 曾巩 《水西亭书事》诗:“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诗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饰以颜色,不失为佳句。”《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只因学生一个武官,粗俗不知文理,往来书柬,无人代笔。”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罗大方 一阵哈哈大笑,‘小伙子们,你们上当啦!我并不会编,编的真是粗俗不堪。’”
粗俗的组词: 粗的组词 俗的组词
风俗
fēng sú 解释 ◎ 风俗 fēngsú [social custom]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引用解释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 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风俗的组词: 风的组词 俗的组词
风俗习惯
fēng sú xí guàn 解释 ◎ 风俗习惯 fēngsú-xíguàn[habits and customs]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遵循他的祖先的风俗习惯
陋俗
lòu sú 解释 ◎ 陋俗 lòusú[undesirable customs] 鄙陋的风俗习惯 引用解释 鄙陋的习俗。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令其得吾説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 越 人涤於陋俗而驱於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咭咯菩萨》:“是夜,乡人得羣饮酣醉,知乡愚无识,举国若狂。不独 江 右有是陋俗也。”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 运河滩 老辈子有个陋俗,长得花枝似的姑娘,只要属羊和属虎……很难嫁出去。”
陋俗的组词: 陋的组词 俗的组词
民俗
mín sú 解释 ◎ 民俗 mínsú[folkway;folk custom] 民众的习惯;民间风俗 引用解释 1.人民的风俗习惯。《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史记·循吏列传》:“ 楚 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 尧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民俗的组词: 民的组词 俗的组词
入乡随俗
rù xiāng suí sú 解释 ◎ 入乡随俗 rùxiāng-suísú[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安排。形容随遇而安 “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宋· 普济《五灯会元》
伤风败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 解释 ◎ 伤风败俗 shāngfēng-bàisú[offend public decency;be harmful to society's morals] 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伤风败俗之事 引用解释 亦作“ 伤风败化 ”。 败坏良好的风俗。《梁书·何敬容传论》:“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呜呼!伤风败俗,曾莫之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宋 谢庭芳 《辨惑论》:“是故病疫之家,人皆惴惴焉,无敢踵其门而问之,甚而父子兄弟亦不相救,伤风败俗,莫甚於斯。”《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 聂绀弩 《探春论》:“嗟呼,香囊而绣着妖精打架,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世俗
shì sú 解释 ◎ 世俗 shìsú(1) [common customs]∶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mundane]∶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引用解释 1.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姦邪,盗贼不起。”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只是这个人有些执古相,不通世俗。” 2.尘世;世间。《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復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汉 贾谊 《惜誓》:“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世俗俚语亦有可取之处: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閒散难;忍痛易,忍痒难。”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七:“一切世俗的享乐,一切所谓荣华富贵,我全看破了。” 3.指俗人,普通人。《庄子·天下》:“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南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一:“凭栏挥手问世俗,何人得到蟾蜍宫?”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世俗以势利为是非,皆此类也。” 4.流俗;庸俗。 唐 韩愈 《王公墓志铭》:“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 叶圣陶 《倪焕之》一:“ 树柏 说到末了一句时, 焕之 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画出来。”
世俗的组词: 世的组词 俗的组词
俗不可耐
sú bù kě nài 解释 ◎ 俗不可耐 súbùkěnài[be unbeargaly vulgar] 庸俗得使人难以忍受的 打扮得极其俗不可耐 引用解释 庸俗得使人难以忍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又耕田农民拜妖社、妖稷、妖田祖,以求逐蝗虫,免水灾,风调雨顺,五穀丰登,此俗不可耐之见,诚为可笑可怜之极。”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三:“从字号到每间屋里的一桌一椅,都得要‘雅’,万不能大红大绿的俗不可耐。” 巴金 《家》五:“白话信虽然据她的母亲说是‘比文言拖长了许多,而且俗不可耐’,但是她近来却喜欢写白话信。”
俗称
sú chēng 解释 ◎ 俗称 súchēng[proverb] 通俗的称呼;非正式的名称 午门俗称五凤楼。——《故宫博物院》 西红柿是蕃茄的俗称 引用解释 通俗的或非正式的称呼。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然其在本国,则尚有俗称,曰 竹添进一 。”
俗称的组词: 俗的组词 称的组词
俗话
sú huà 解释 ◎ 俗话 súhuà[common saying;proverb] 俗语 俗话说,在生活中你所取的正是你所给予的东西 引用解释 1.庸俗的话。 唐 杜荀鹤 《题仇处士郊居》诗:“洞里客来无俗话,郭中人到有公情。” 2.俗语。《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俗话儿説的,‘行行出状元’;又説,‘好汉不怕出身低’。” 巴金 《灭亡》八:“俗话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也许 袁先生 还有更大的幸福在日后呢。”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七章:“俗话说,‘小心没大岔’,他就去扒地雷周围的土。” 3.通俗的说法;当地的习惯说法。《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其实,按俗话,这也就叫作‘翻了’。” 杨朔 《红石山》:“ 察哈尔 龙关 西南有座高山,原名 黄泉岭 ,俗话讹做 黄草梁 。” 赵树理 《催粮差》:“县政府就把未来完粮的户口,随便挑一些写成一张单子,并且出一张拘人的票,把单子粘在后边派个差人出来走一趟,俗话叫催粮。”
俗话的组词: 俗的组词 话的组词
俗套
sú tào 解释 ◎ 俗套,俗套子 sútào,sútàozi[conventional pattern;convention] 世俗的习惯和礼节 不落俗套 引用解释 1.世俗的习惯和礼节。《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元来民间有个俗套,恐怕小儿养不大,常把贱物为名,取其易长的意思,因此每每有‘牛儿’、‘狗儿’之名。”《儒林外史》第四八回:“ 余大先生 道:‘ 玉 兄,二十年闻声相思,而今才得一见。我和你只论好弟兄,不必拘这些俗套。’”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七:“ 广聚 还要讲俗套, 老杨 同志道:‘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 2.陈旧的格调、程式。 茅盾 《锻炼》二四:“你这房子很幽静,摆设呢,也还不落俗套。” 巴金 《文学的激流永远奔腾》:“在艺术上都不甘于蹈袭旧的俗套,而是努力探索。” 韦君宜 《心中的楷模》:“这两个字用在他身上绝非一般悼文的俗套,正是我心中切实的感受。”
俗套的组词: 俗的组词 套的组词
俗语
sú yǔ 解释 ◎ 俗语 súyǔ[flok adage;common saying]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郐传》 引用解释 1.民间流传的说法。《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2.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説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 3.方言土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西北入 难河 。‘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 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 4.指当地的习惯称呼。《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俗语的组词: 俗的组词 语的组词
通俗
tōng sú 解释 ◎ 通俗 tōngsú[popular;common] 浅显易懂,适合或体现大多数人的水平 通俗歌曲 通俗小说 引用解释 浅近易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后西游记》第一回:“老大圣姓 孙 ,名 悟空 取经时又有个通俗之号叫做 行者 ,又自称 齐天大圣 。” 丁玲 《在医院中》:“编一些通俗读本给战士们读。”
通俗的组词: 通的组词 俗的组词
通俗读物
tōng sú dú wù 引用解释 指专供文化水平较低的成年人阅读的图书报刊。一般使用一定数量的常用字,或加注音、注释,并附有插图。
通俗易懂
tōng sú yì dǒng 解释 ◎ 通俗易懂 tōngsú-yìdǒng[widely negotiable;be easy to understand]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它的主题
习俗
xí sú 解释 ◎ 习俗 xísú[custom;convention] 风俗习惯 文化习俗 引用解释 1.习惯风俗。《荀子·大略》:“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史记·秦始皇本纪》:“遂登 会稽 ,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外》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明 刘基 《送普颜子寿赴广西宪幕》诗:“偏方异习俗,赋性实同调。” 杨朔 《上尉同志》:“他忽然张开胳臂,一把抱住我。这不是东方的习俗,但我们抱起来了,抱得紧紧的。” 2.犹流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著述》:“﹝ 河上公 ﹞以所注《老子》授 文帝 ,因衝空上天。此乃不经之鄙言,习俗之虚语。”
习俗的组词: 习的组词 俗的组词
雅俗共赏
yǎ sú gòng shǎng 引用解释 谓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能为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赏。 明 孙仁孺 《东郭记·绵驹》:“闻得有 绵驹 善歌,雅俗共赏。”《红楼梦》第五十回:“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纔好。” 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
移风易俗
yí fēng yì sú 解释 ◎ 移风易俗 yífēng-yìsú[transform outmoded habits and customs;change prevailing habit and customs] 转移风气, 改变习俗 引用解释 转移风气,改变习俗。《礼记·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寧。”《孝经·广要道》:“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南史·循吏传序》:“至於道德齐礼,移风易俗,未有不由之矣。” 清 龚自珍 《对策》:“守令久乎其任,皆有移风易俗之权。”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我们军队不但是消灭敌人、打碎旧社会的力量,而且是移风易俗的力量!”
庸俗
yōng sú 解释 ◎ 庸俗 yōngsú[vulgar;philistine;low] 平庸粗俗 这人很庸俗 相互吹捧的庸俗的作风 引用解释 1.平庸鄙陋;不高尚。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闇於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房琯 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轻鄙庸俗,人多怨之。”《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爱慕的是风流才子,鄙薄的是庸俗村夫。” 何满子 《文学呈臆编·论庸俗下》:“庸俗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的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 2.指平庸鄙陋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所学归乎仁义,而所为狥乎邪僻。考其为书,则上援圣贤;稽其所至,则仅同庸俗。”
庸俗的组词: 庸的组词 俗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