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的组词
按语
àn yǔ ◎ 按语,案语 ànyǔ,ànyǔ(1) [footnotes]∶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考证或评论(2) [author's comments (remarks)]∶作为说明或参考的简略评论(如在页边空白处用铅笔写的)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遇有乖碍处,輒作按语以申明之。”《清史稿·仁宗纪》:“馆臣呈进敕修《明鑑》,於 万历 、 天啟 载入先庙开创之事,又加按语颂扬,於体例均为未合。” 巴金 《家》二五:“在第五期的周报上, 琴 的文章登出来了,并且加上了 觉慧 的按语。”
按语的组词: 按的组词 语的组词
案语
àn yǔ 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写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倘他有案语,就印一附张于后,不然,就随它去罢。”
案语的组词: 案的组词 语的组词
表语
biǎo yǔ ◎ 表语 biǎoyǔ[predicate] 有的语法用来指“是”字句“是”字后面的成分,也泛指名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1).犹言褒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楚语》曰:‘若 武丁 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治之不疚也,犹自为未艾。’ 荆公 尝摘取‘睿广’二字入表语中。”(2).有的语法书用来指“是”字句“是”字后面的成分,也泛指名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
表语的组词: 表的组词 语的组词
标语
biāo yǔ ◎ 标语 biāoyǔ[poster;slogan] 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几条醒目的大字标语映入眼帘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 朱自清 《论标语口号》:“﹝现代标语口号﹞不但要唤醒集体的人群或民众起来行动,并且要帮助他们组织起来。标语口号往往就是这种集体运动的纲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团指挥所的洞门口,贴着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
标语的组词: 标的组词 语的组词
宾语
bīn yǔ ◎ 宾语 bīnyǔ(1) [object](2) 在动词短语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不论是实际上的还是想像中的,如“我打球”中的“球”,“我梦见爸爸”中的“爸爸”(3) 有时候一个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如“我教他编字典”中的“他”(间接宾语)和“字典”(直接宾语)(4) 在介词短语中的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如“在桌上”的“桌”,“从乡里来”的“乡里”都是介词宾语语法术语。受动词支配的成分,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后面,常用名词或代词来充当,用来回答“谁?”或“什么?”。例如:“他开拖拉机”的“拖拉机”,“接受批评”的“批评”,“他说他不知道”的“他不知道”。有时候一个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例如“教我们历史”中的“我们”和“历史”。
宾语的组词: 宾的组词 语的组词
成语
chéng yǔ 解释 ◎ 成语 chéngyǔ[idiom;set phrase]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引用解释 1.习用的古语。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復不宜生涩求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不节烈( 中国 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2.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 赵树理 《金字》:“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
成语的组词: 成的组词 语的组词
词语
cí yǔ 解释 ◎ 词语 cíyǔ [words and expressions] 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 运动界的技术性词语 引用解释 1.文辞。 唐 李德裕 《与黠戛斯书》:“只在共推赤心,永保盟好;岂必缘饰词语,以此交欢。” 章炳麟 《文学说例》:“《尚书》词语閎雅,诚非 战国 时可比。” 2.词和短语;字眼。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写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五章:“ 萧长春 仔细地观察着 马之悦 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辨别他每一句话的词语和音调。”
词语的组词: 词的组词 语的组词
德语
dé yǔ 解释 ◎ 德语 Déyǔ[German] 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区讲的西部日耳曼语
德语的组词: 德的组词 语的组词
定语
dìng yǔ 解释 ◎ 定语 dìngyǔ[attribute] 名词前边的修饰(或限制)成分。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做定语 引用解释 语法名词。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的修饰成分。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的组词: 定的组词 语的组词
短语
duǎn yǔ 解释 ◎ 短语 duǎnyǔ[phrase] 词组。即两个词或更多的词组合而成的造句单位 名词短语 引用解释 1.指篇章短小的琐言、札记之类。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致文则雅,燕间短语,有所记述题署,且下於俗数等,近世 阮元 、 李兆洛 之伦是也。” 2.相当于“词组”。
短语的组词: 短的组词 语的组词
耳语
ěr yǔ 解释 ◎ 耳语 ěryǔ[whisper] 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低头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引用解释 附耳低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行酒次至 临汝侯 , 临汝侯 方与 程不识 耳语,又不避席。”《后汉书·袁绍传》:“后 绍 遣使诣 邈 ,有所计议,因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方食,有小婢附 崔氏 女耳语久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上坐 乾清宫 ,手招公跪,耳语良久。”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们互相耳语,前后与卡车上轻轻跳下来的人们耳语。”
耳语的组词: 耳的组词 语的组词
俄语
é yǔ 解释 ◎ 俄语 éyǔ[Russian] 即俄罗斯语
俄语的组词: 俄的组词 语的组词
恶语中伤
è yǔ zhòng shāng 解释 ◎ 恶语中伤 èyǔ-zhòngshāng[viciously slander] 用恶毒的语言诬蔑陷害人
法语
fǎ yǔ 引用解释 1.合乎礼法的言语。《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邢昺 疏:“以礼法正道之言告语之。”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上:“ 洪文敏公 聚经子诸史句,目曰法语、精语者。”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举此中形胜风俗以及残碑断碣,法语方言,閭巷之謳吟,游人之题咏,一一具载,著为《金陵景物略》一书。” 2.讲说佛法之言。《维摩经·菩萨品》:“忆念我昔於兜术天上,为诸天人讲法语。” 清 周亮工 《得高座传公书讣音与俱至》诗:“法语留高座,灵光烱夜臺。” 3. 法兰西 民族的语言。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主要分布于 法国 、 比利时 、 瑞士 、 加拿大 等地,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
法语的组词: 法的组词 语的组词
风言风语
fēng yán fēng yǔ 解释 ◎ 风言风语 fēngyán-fēngyǔ [slanderous gossips;groundless talk] 私下议论或恶意中伤的话;无根据的传闻 这事难免会惹起一些风言风语来,不必过分计较 引用解释 1.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賸义》:“无奈那些官场风言风语,加了我老先生个 徐 党徽号,弄得来渐渐的有点安处不来了。” 杨朔 《渔笛》:“这个中年寡妇来得脚步儿勤, 宋福 一有空也去帮着她推磨压碾子,做些力气活,这就不免要惹起一些风言风语。”《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在国外,我听到许多风言风语。不少人说这个油田原油集输问题没法解决。” 2.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孩子包的好好的》:“那年春天,整天价躲太平军,可就没见太平军是什么样子,先听有钱的人风言风语地説:‘长毛可毒嘍,见东西就抢,连鸡猫狗种都不给留。’”《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在 弓长岭矿 ,一片风言风语,‘这回小分队算完戏啦!’”
风言风语的组词: 风的组词 言的组词 语的组词
国语
guó yǔ 解释 ◎ 国语 guóyǔ(1)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中国主要方言,全国约五分之四地方使用 (2) [common speech]∶中国学校和政府过去所用的官方语言,现在叫做普通话 (3) [chinese as a subject in middle school or in primary school]∶过去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引用解释 1.指本族或本国共同使用的语言。《隋书·经籍志一》:“又 后魏 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録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元史·显宗传》:“抚循部曲之暇,则命 也灭坚 以国语讲《通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蒙古、汉字。” 2.我国旧时称普通话为国语。 3.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国语的组词: 国的组词 语的组词
汉语
hàn yǔ 解释 ◎ 汉语 Hànyǔ[Chinese] 汉族的语言。构成汉藏语族的一个分支,其口语形式差别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号直接体现词意而与发音不相联系的书面体系。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 引用解释 1. 汉 朝人的文字语言。 明 唐顺之 《答皇甫百泉郎中书》:“其於文也,大率所谓 宋 头巾气习,求一 秦 字 汉 语了不可得。”《说文·水部》“猎,逐禽也” 清 王筠 句读:“依《类篇》引改以校猎説猎者,以 汉 语释古语也。《孟子》‘猎较’即此。较、校通。” 2.汉族的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 中国 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历史悠久,使用的人数最多。在语言分类上属汉藏语系,同 中国 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 中国 境外的泰语、缅甸语等都是亲属语言。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现代 汉 民族共同语是以 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北周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 唐 元稹 《缚戎人》诗:“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 长安 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余於 道光 丙申六月,在 广州 遇 英吉利国 人 儒翰马礼逊 ,年廿二,能汉语。”
汉语的组词: 汉的组词 语的组词
豪言壮语
háo yán zhuàng yǔ 解释 ◎ 豪言壮语 háoyán-zhuàngyǔ[pedagese;brave words] 充满英雄气概的、雄壮豪迈的话 那些豪言壮语令人惊叹 引用解释 指气魄很大的话。 巴金 《探索集·“豪言壮语”》:“可是我看校样时才发现集子的前半部大都是‘歌德’的文章,而且文章里充满了豪言壮语。”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他当然希望也能实现他的豪言壮语。”
欢声笑语
huān shēng xiào yǔ 解释 ◎ 欢声笑语 huānshēng-xiàoyǔ[cheerful chatting and laughing] 欢乐的说笑声 礼堂里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解释 ◎ 花言巧语 huāyán-qiǎoyǔ[sweet words,blandishments;luring speech] 动听而虚假的话 受了推销员的花言巧语的欺骗 ◎ 花言巧语 huāyán-qiǎoyǔ[trail off into rhetoric;coax;flatter;wheedle] 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在他应明确、坚决的地方,他却花言巧语起来 引用解释 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朱子语类》卷二十:“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水浒传》第三四回:“剗地花言巧语,煽惑军心!” 清 李渔 《意中缘·遣媒》:“只因那做媒的人终日花言巧语,指东説西,成了个套子。” 老舍 《神拳》第一幕:“花言巧语办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