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组词
未知数
wèi zhī shù 解释 ◎ 未知数 wèizhīshù(1) [unknown;uncertain] (2) 在数学方程式中有待证明的数字或其他符号 (3) 比喻还不知道的事情 书能不能出版,还是个未知数 引用解释 数学名词。指代数式或方程中数值需要经过运算才能确定的数。亦喻指尚未了解的事物。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当这个遥远的目标还是未知数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航船已经在礁石上被撞碎了。”如:此事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呢。
未知数的组词: 未的组词 知的组词 数的组词
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解释 ◎ 温故知新 wēngù-zhīxīn[gain new insights through restudying old material] 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 引用解释 1.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汉 班固 《东都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四折:“我做箇穷汉妇甘贫受窘,孩儿把圣人书温故知新。”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假若 招弟 专由电影上取得装饰的模范, 大赤包 便是温故知新,从古旧的本位的文化中去发掘,而后重新改造。” 2.温习历史经验,认识现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 汉 张衡 《东京赋》:“ 由余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於此惑?” 宋 李清照 《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愿赐品题,与加湔洗。誓当布衣蔬食,温故知新。”
无知
wú zhī 解释 ◎ 无知 wúzhī[unacquaintance;ignorant]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引用解释 1.没有知觉。《穀梁传·僖公十六年》:“石无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 2.指失去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隆 至江边伐荻,为大蛇盘绕…… 隆 僵仆无知。” 宋 陈师道 《妾薄命》诗之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朱熹 集注:“ 孔子 谦言己无知识。”《史记·酷吏列传》:“此愚儒,无知。”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居今之世,而欲进説於明公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至愚无知者矣。” 巴金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 4.指不明事理的人。《后汉书·杨震传》:“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 鲁迅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 5.无人知晓。《东观汉记·杨震传》:“天知神知,何谓无知!” 6.犹言没有匹配。《诗·桧风·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郑玄 笺:“知,匹也……乐其无妃匹之意。”
无知的组词: 无的组词 知的组词
鲜为人知
xiǎn wéi rén zhī 解释 鲜:少;为:被,很少被人知道。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先知
xiān zhī 解释 ◎ 先知 xiānzhī[prescience;person of foresight] 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亦指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宗教中指受神启示而传达神的意旨或预言未来的人 引用解释 1.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孙子·用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於众者,先知也。”《史记·龟策列传》:“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 卫平 无言。”《北齐书·蔡儁传》:“﹝ 儁 ﹞与 辽西 段长 、 太原 庞苍鹰 俱有先知之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时 鲍双五 病剧,余向公惋惜,公岸然曰:‘彼禄命方长,安得骤死?’若实有先知者。” 2.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孟子·万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3.宗教中指受神启示而传达神的意旨或预言未来的人。
先知的组词: 先的组词 知的组词
须知
xū zhī 解释 ◎ 须知 xūzhī(1) [notice;points for attention]∶关于从事某一活动必须知道的事情 考试须知 (2) [guide]∶关于某事或某活动的指南性知识或信息 游览须知 ◎ 须知 xūzhī[should know;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必须知道 须知胜利来之不易 引用解释 1.必须知道;应该知道。 唐 杜甫 《鸂鶒》诗:“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 曹操 ?你须知 南阳 诸葛 应难料!”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 2.见“ 须知册 ”。 3.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我考上了,不过……’我递给他那张‘进局须知’。” 王蒙 《风筝飘带》:“须知挺复杂,看来不经过一周学习班的培训,是无法学会逛公园的。”
须知的组词: 须的组词 知的组词
一无所知
yī wú suǒ zhī 引用解释 什么都不知道。《红楼梦》第九十回:“那 雪雁 此时只打量 黛玉 心中一无所知了。”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他玩笑(上)》:“但我于音韵学一无所知,毁誉两面,都不配说一句话。” 巴金 《随想录·纪念雪峰》:“错误终于改正,沉冤终于昭雪,可是二十二年已经过去, 雪峰 早已一无所知了。”
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解释 ◎ 一知半解 yīzhī-bànjiě[have a smattering of knowledge;know sth.imperfectly] 形容知之甚少,理解不深不透 引用解释 所知不多,理解肤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悟有浅深,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试题出处宜告人》:“公此言真能从风俗人心起见,不以一知半解取人。”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学 日本 文要到能够看小说,且非一知半解,所需的时间和力气,我觉得并不亚于学一种 欧洲 文字。” 毛泽东 《实践论》:“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已知数
yǐ zhī shù 解释 ◎ 已知数 yǐzhīshù[known number] 已经知道的数
已知数的组词: 已的组词 知的组词 数的组词
有知
yǒu zhī 引用解释 有知觉;有知识。《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韩愈 《复志赋》:“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軻而艰难。”
有知的组词: 有的组词 知的组词
愚昧无知
yú mèi wú zhī 引用解释 愚蠢蒙昧,没有知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明史·吴伯宗传》:“倘愚昧无知,亦听其所为,不在旌表之例。” 巴金 《秋》十二:“ 觉民 不等 淑华 说完便答道:‘这是由于愚昧无知。她也许以为这样对四妹并没有害处。’”
真知
zhēn zhī 解释 ◎ 真知 zhēnzhī[correct views; genuine knowledge] 真才实学;深刻的哲理;真理 实践出真知 引用解释 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庄子·大宗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真知者照寂,故理常为用,用常在理,故永为真知。”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一:“真实处,便是真知;纔以不知为知,必是欺伪底人。” 明 张弼 《答苏州别驾周德中》诗:“ 欧阳 自号 无仙子 ,卓识真知冠古今。”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无真知不得轻置议,以防识者捧腹耳。” 毛泽东 《实践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真知的组词: 真的组词 知的组词
真知灼见
zhēn zhī zhuó jiàn 解释 ◎ 真知灼见 zhēnzhī-zhuójiàn[correct and penetrating views] 灼:明白。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引用解释 1.真正知道,确实看见。《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你今日之论,皆虚涉空谈,非真知灼见之实。”《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凡是日与考各员,苟有真知灼见,确能指出枪替实据者,务各密告首府。” 2.亦作“ 真知卓见 ”。谓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一旦躬膺重任,建议兴事,皆有真知灼见。”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飞跃》:“我的旧信稿,不敢说是甚么真知卓见,不过在此提供出来,聊以供朋友们的讨论罢了。”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这是多么灵验的科学预言,多么宝贵的真知灼见。”
知道
zhī dào 解释 ◎ 知道 zhīdao(1) [know]∶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know road]∶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know;realize;be aware of]∶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引用解释 1.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管子·戒》:“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八阵》:“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宋 苏辙 《答徐州教授李昭玘书》:“夫古之所谓知道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 清 周树槐 《宋景公论》:“ 宋景公 其知道乎?知道者,知天者也。” 2.认识道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娥 语曰:‘ 伯文 ,我一日误为所召,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 3.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唐 杨汝士 《建节后偶作》诗:“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朱子语类》卷三三:“某自十五六时,闻人説这道理,知道如此好,但今日方识得。” 明 冯惟敏 《一枝花·对驴弹琴》曲:“不遇着 子期 ,谁知道品题,俺索把三尺丝桐收拾起。” 巴金 《灭亡》第六章:“但这一次他却皱着眉头,没有笑容,也不开口,好像他有什么心事一样,这是 李静淑 一看便知道的。” 4.公文用语。犹知悉。多见于诏令。 明 张居正 《奉谕还朝疏》:“奉圣旨……知卿已在途,朕心慰悦。炎天远道,宜慎加调摄,用副眷怀,便从容些行不妨。吏部知道。”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 康熙 间, 臺湾 蠢动, 闽省 警报到日, 仁圣 正率诸皇子在 畅春园 习射,諭令该部知道。” 5.犹厉害。《红楼梦》第九回:“ 金荣 如此欺负 秦钟 ,连你们的爷 寳玉 都干连在内,不给他个知道,下次越发狂纵。”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九:“末后,一个妇人从人丛中挤出,向一个高汉子说道:‘算了罢! 张哥 ,给他们一个知道就是了!’”
知道的组词: 知的组词 道的组词
知底
zhī dǐ 解释 ◎ 知底 zhīdǐ[know the inside story] 知道底细或内情 知根知底 引用解释 知道底细。《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是説这报仇的话,我不知底,没提明白;敢则人家全比咱们知底。”
知底的组词: 知的组词 底的组词
知法犯法
zhī fǎ fàn fǎ 解释 ◎ 知法犯法 zhīfǎ-fànfǎ[deliberately break the law] 明知法度森严,却有意触犯法律 引用解释 懂得法律条例而故意违犯。《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欧阳予倩 《屏风后》:“你们知法犯法,我等会长回来告诉他!”
知法犯法的组词: 知的组词 法的组词 犯的组词
知己
zhī jǐ 解释 ◎ 知己 zhījǐ(1) [know oneself]∶了解、赏识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引用解释 1.谓了解、赏识自己。《战国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 伯乐 之知己也。”《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 宋 杨万里 《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 孝宗 最知己,交臂失城墉。” 巴金 《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 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 日本 ,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知己的组词: 知的组词 己的组词
知己知彼
zhī jǐ zhī bǐ 解释 ◎ 知己知彼 zhījǐ-zhībǐ[knowing one's own situation and that of the enemy] 对自己和对方都了解得很透彻 引用解释 见“ 知彼知己 ”。
知己知彼的组词: 知的组词 己的组词 彼的组词
知觉
zhī jué 解释 ◎ 知觉 zhījué(1) [consciousness]∶感觉 恢复知觉 (2) [perception] [心]∶感性认识 知觉异常 (3) [know]∶知觉;觉察 我不出手,敌不知觉 (4) [understand;comprehend]∶领会;会意 初不知觉 引用解释 1.知道;觉察。《后汉书·杜诗传》:“知有姦人诈伪,无由知觉。”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方信乐极悲来,怎知觉、惹场天来大祸。” 陈毅 《送旧友南归》诗:“我不出手,敌不知觉;出手一击,风扫叶落。” 2.领会;会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尝有 黎州 刺史作《千字文》令,带禽鱼鸟兽,乃曰:‘ 有虞 陶唐 。’坐客忍笑不罚。至 薛涛 ,云:‘佐时阿衡。’其人谓语中无鱼鸟,请罚。 薛 笑曰:‘衡字尚有小鱼子,使君“ 有虞 陶唐 ”,都无一鱼。’宾客大笑,刺史初不知觉。”《西游记》第九九回:“ 八戒 却也知觉, 沙僧 尽自分明,白马也能会意。” 3.感觉。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如均一‘心’字,有以虚灵知觉而言者,‘心之官则思’之类是也。” 张天翼 《最后列车》:“风刮得脸子疼:不知道是因为沙子打着疼,还是因为冷。手没了知觉。”
知觉的组词: 知的组词 觉的组词
知名
zhī míng 解释 ◎ 知名 zhīmíng(1) [well-known;noted;celebrated;famous]∶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know reputation or name]∶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岸旁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3) [inform surname]∶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 引用解释 1.谓正确认识事物的名称。《荀子·正名》:“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 杨倞 注:“浅与深俱不失其所,则为知名。” 2.告知姓名。《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郑玄 注:“有媒往来,传昏姻之言,乃相知姓名。” 孔颖达 疏:“故《昏礼》有六礼,二曰问名。” 3.谓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宋 梅尧臣 《杂诗绝句》之七:“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陈毅 《中岳庙》诗:“巍巍 中岳庙 ,少小即知名。” 4.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 , 信 仗剑从之,居 戏下 ,无所知名。”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梓 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汉 既平七国, 乘 由是知名; 景帝 詔拜 弘农 都尉。”
知名的组词: 知的组词 名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