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的组词
简而言之
jiǎn ér yán zhī 解释 ◎ 简而言之 jiǎn’éryánzhī[make a long story short;briefly;in brief;in one word;put it in a nutshell;put it briefly]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进言
jìn yán 解释 ◎ 进言 jìnyán[suggest; advise] 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或劝谏。泛指向人提出意见(含尊敬或委婉的口气) 贸然进言 引用解释 1.对尊长者或平辈提供意见。《荀子·臣道》:“大臣父兄有能进言於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諫。” 唐 柳宗元 《唐故安州刺史孟公墓志铭》:“廷臣进言,侯伯拜章。” 清 赵申乔 《庚辰仲冬内召感赋》诗:“诸公祖饯箴予闕,黽勉匡时望进言。”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贞 知道难以进言,坐了一会,便出来了。” 2.向人推荐。《史记·萧相国世家》:“ 何 进言 韩信 , 汉王 以 信 为大将军。”
进言的组词: 进的组词 言的组词
决不食言
jué bù shí yán [释义](语)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 [构成]动宾式:决不食|言 [例句]说到做到;决不食言。(作谓语)
谰言
lán yán 解释 ◎ 谰言 lányán[calumny;slander; aspersion; defamation; subterfuge] 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 迄至魏晋,作者间出。澜言兼存,琐语必录。——《文心雕龙·诸子》 无耻谰言 引用解释 1.诬妄之言;无稽之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谰言兼存,璅语必録。”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夫芻蕘鄙説,閭巷谰言,凡如此书,通无击难。”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又及 王十朋 事。余曰:‘此谰言,不足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由此復生谰言,谓 世贞 造作此书,乃置毒于纸,以杀其仇 严世蕃 。或云 唐顺之 者。” 2.犹谏言。
谰言的组词: 谰的组词 言的组词
冷言冷语
lěng yán lěng yǔ 解释 ◎ 冷言冷语 lěngyán-lěngyǔ[sarcastic comment; cold words; shafts of ridicule; talk behind sb's back] 含有讥讽意味的冰冷的话 多九公被两个女子冷言冷语,只管催逼,急得满面青红,恨无地缝可钻。—— 清· 李汝珍《镜花缘》 引用解释 含有讥讽意味的话。《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只这冷言冷语,带讥带訕的,教人怎么当得!险些把 子春 一气一个死。”《说唐》第二回:“妇人见识浅薄,认以为真,常在 文帝 面前,冷言冷语,弄得 文帝 十分猜疑。”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上课以前,她就饱听了一顿 贝师母 的冷言冷语的奚落,和指桑骂槐的咆哮。” 舒三和 《武松打虎》弹词:“我是好意对他讲,他反而冷言冷语把人伤。”
冷言冷语的组词: 冷的组词 言的组词 语的组词
留言
liú yán 解释 ◎ 留言 liúyán[leave one’ comments;leave word; leave a message] 离去时写下的书面语言 留言薄 引用解释 1.访人不遇或自己离开时,留下要说的话。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部不在》诗之三:“ 德公 方上冢, 季路 独留言。” 2.今多指用书面形式留下的话,如留言簿、留言牌。
留言的组词: 留的组词 言的组词
流言
liú yán 解释 ◎ 流言 liúyán[gossip;rumor] 广为流传而无根据或来源的说法 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礼记·儒行》 散布流言 引用解释 1.散布没有根据的话。《书·金縢》:“ 武王 既丧, 管叔 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国。”《三国演义》第六五回:“﹝ 杨松 ﹞遂使人流言云:‘ 马超 意欲夺 四川 ,自为 蜀 主,与父报仇,不肯臣於 汉中 。’” 景耀月 《古诗》:“黄鸟汝如知,九寓正流言。” 2.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诗·大雅·荡》:“流言以对,寇攘式内。” 朱熹 集传:“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有庶兄 管叔 、 蔡叔 将谋不轨,心忌 周公 ,反布散流言,説 周公 欺侮幼主,不久篡位。” 丁玲 《在医院中》五:“ 陆萍 像害了病似的几天没有出来,而医院里的流言却四处飞。” 3.众人流传的话。《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孔颖达 疏:“若闻流传之言,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后汉书·马援传》:“ 隗嚣 与 援 共卧起,问以东方流言乃京师得失。”
流言的组词: 流的组词 言的组词
流言蜚语
liú yán fēi yǔ 解释 ◎ 流言蜚语 liúyán-fěiyǔ[lies and slanders;slanderous tales]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村里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 引用解释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明史·马孟祯传》:“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九老 ,你不要以 长安 的流言蜚语陷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整个 蛤蟆滩 的庄稼人都夸她行为光明,稻地里没一句关于她的流言蜚语。”亦作“ 流言飞语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美言
měi yán 解释 ◎ 美言 měiyán[put in a good word for sb.] 替人说好话 多进美言 引用解释 1.嘉言;美好的言词。 汉 扬雄 《法言·寡见》:“良玉不彫,美言不文。” 汉 桓宽 《盐铁论·执务》:“夫称上圣之高行,道至德之美言,非当世之所能及也。” 2.美饰之词。《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汉 陆贾 《新语·辅政》:“谗夫似贤,美言似信;听之者惑,观之者冥。” 3.替人说好话。《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老太爷万一见着我们大人,还求美言两句。”
美言的组词: 美的组词 言的组词
名言
míng yán 解释 ◎ 名言 míngyán[celebrated diction;famous remark well-known saying] 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 至理名言 引用解释 1.称说;描述。《书·大禹谟》:“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孔 传:“名言此事,必在此义。”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其为喜幸,岂易名言。”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中·寄张十二山人彪》:“此数句隐显映带,其妙处未易名言。” 2.著名的言论或话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庾公 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於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公尝语 尹师鲁 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闻者叹服,以为名言。” 朱自清 《论标语口号》:“格言也罢,名言也罢,作用其实都在指示人们行动,向着某一些目的。”
名言的组词: 名的组词 言的组词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解释 ◎ 名正言顺 míngzhèng-yánshùn[legitimate;be perfectly justifiable;if the name (titles) are correct,words will carry weight] 只有名义正当,道理才说得通 要干,就名正言顺地干个痛快,没有必要躲躲闪闪的 引用解释 1.谓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 宋 苏轼 《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先王之论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名正而言顺,则财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老杜许蜀不真》:“ 杜工部 甫 《咏怀》古诗云:‘ 蜀 主窥 吴 幸 三峡 ……’愚意欲以‘汉’字易‘蜀’,以‘帝’易‘主’,以‘征’易‘窥’,庶乎名正言顺。”《西湖佳话·钱塘霸迹》:“朝廷命下,则将军名正言顺矣。” 2.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红楼梦》第四八回:“他既説的名正言顺,妈妈就打量着丢了一千、八百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两条战线的斗争》:“如今回去干救亡工作,该是如何名正言顺呀!”参见“ 名不正,言不顺 ”。
能言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解释 ◎ 能言善辩 néngyán-shànbiàn[eloquent, having oratory skills] 具有雄辩的口才和修辞技巧 一位能言善辩的学生 引用解释 会说话,有辩才。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能言善辩的 敦振山 肚里的词汇,又用光了。” 韶华 《肠梗阻·一九八○年一月十日》:“遇到这个有文化、有理论、又能言善辩上级,连半句话也回答不出来。”
诺言
nuò yán 解释 ◎ 诺言 nuòyán[promise] 应允别人的话;承诺 履行诺言 引用解释 应允别人的话。 巴金 《家》九:“请愿并没有结果,连 赵科长 的‘慰问受伤同学’的诺言也不曾履行,因此各校学生在两天后就实行罢课。” 高晓声 《尸功记》:“这虽违反了书记的诺言,倒是符合财经制度的。”
诺言的组词: 诺的组词 言的组词
前言
qián yán 解释 ◎ 前言 qiányán(1) [uttered words]∶以前说过的话 前言不搭后语 背弃前言 (2) [introduction;preface;foreword]∶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的和写的主题和范围 引用解释 1.前人的言论。《国语·晋语四》:“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若復谓之诬罔,则前言往记,皆为弃物,无用之地。”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始余作此编,盖即前言往事,辨证发明,以庽劝戒之意。”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二:“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 2.以前说过的话。《论语·阳货》:“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唐 刘禹锡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因成继和以寄苦怀》:“忽忆前言更惆悵,丁寧相约速悬车。”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七场:“ 陈将军 ,听说省 韩 终于撕下伪装,背弃前言,出动大军向 黄桥 进攻了?” 3.文体名。刊印在图书正文前面,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和资料来源等或对图书内容加以评介。 曹靖华 《采得百花酿蜜后》:“总之,这些前言、后记,可以说是交给读者的一把开门入室的钥匙吧。”
前言的组词: 前的组词 言的组词
巧言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 解释 ◎ 巧言令色 qiǎoyán-lìngsè[artful words and insinuating countenance] 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引用解释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 驩兜 ,何迁乎 有苗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悦之。”《水浒传》第八三回:“寡人已自差人暗行体察,深知备细,尔等尚自巧言令色,对朕支吾!”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他真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人。”
群言堂
qún yán táng 解释 ◎ 群言堂 qúnyántáng [let all pegole have their say;rule by the voice of the many]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我们这里是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有意见尽管提嘛 引用解释 亦作“群言堂”。喻充分发扬民主,大家都能发表意见的局面。如:要搞群言堂,不要搞一言堂。
群言堂的组词: 群的组词 言的组词 堂的组词
人言可畏
rén yán kě wèi 解释 ◎ 人言可畏 rényán-kěwèi[gossip is a fearful thing] 言:言语。通常指流言蜚语。流言蜚语会伤害人,因此是可怕的 大年顷以轻去上左右,人言可畏,赖上始终保全之。——清· 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 引用解释 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语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活地狱》第三十回:“但是人言可畏,必定也要明明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 阮玲玉 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
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解释 ◎ 三言两语,三言两句 sānyán-liǎngyǔ,sānyán-liǎngjù(1) [in a few words]∶用几句话 这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2) [short]∶简短地说 她总是围着围裙走来走去,三言两语地跟每一个人交谈 引用解释 亦作“ 三言两句 ”。 指简短的言辞。 元 施惠 《幽闺记·姊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红楼梦》第六七回:“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因为这和他一生的生活,境遇,工作,挣扎相关,三言两语,实难了结。”
声言
shēng yán 解释 ◎ 声言 shēngyán[profess claim;assert;proclaim] 声张;用语言、文字公开表示 有一个乡农会很巧妙,捉了一个劣绅来,声言今天要给他戴高帽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引用解释 声称,扬言;声张。《周书·文帝纪下》:“庚戌, 太祖 率骑六千还 长安 ,声言欲保 陇 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护 帅壮士数百人,随 思 而北,声言迎卫,其实图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妾身自有丈夫,被奸人赚来卖了,恐怕出丈夫的丑,故此不敢声言。”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一个乡农会很巧妙,捉了一个劣绅来,声言今天要给他戴高帽子。劣绅于是吓黑了脸。”
声言的组词: 声的组词 言的组词
失言
shī yán 解释 ◎ 失言 shīyán(1) [a slip of the tongue]∶不该对某人说却对他说了 这次泄密,是由于我的失言 (2) [make an indiscreet remark]∶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酒后失言 引用解释 1.谓不该对某些人说某些话。《论语·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其餘诸年少或聪明未啟,或志嚮未专,所谓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则为失言,此僕则无是矣。虽然,寧可失言,不可失人。” 2.出言失当。《战国策·魏策四》:“﹝ 信陵君 ﹞使使者谢 安陵君 曰:‘ 无忌 小人也,困於思虑,失言于君,敢再拜释罪。’”《汉书·王商传》:“上於是美壮 商 之固守,数称其议。而 凤 大慙,自恨失言。”《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如:这时他已意识到自己刚才失言了,所以再也不开口。
失言的组词: 失的组词 言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