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组词
课目
kè mù 引用解释 1.考核的项目。 宋 宋祁 《贺宋安抚启》:“持节朔陲,尽得藩渠之要领。入敷课目,啟沃宸聪。” 2.课业的项目。 聂绀弩 《血书》:“二十年前,在 莫斯科 读书,有一种课目叫‘列宁主义’,是专门研究 列宁 的著作的。” 吴组缃 《山洪》三一:“猎户队集合的时候,有两个特殊的课目,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一个是战斗教练。”
课目的组词: 课的组词 目的组词
栏目
lán mù 解释 ◎ 栏目 lánmù[title;topic;subject] 报刊上专门登载某一类文字的版面 引用解释 报刊中刊载特定内容的版面。《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我们开辟了报告文学专栏,热烈期望广大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拿起笔来,积极协助本刊办好这个栏目。”
栏目的组词: 栏的组词 目的组词
历历在目
lì lì zài mù 解释 ◎ 历历在目 lìlì-zàimù[come clearly into view; leap before the eyes; be still alive in one's memory] 清楚地显示在眼前 历历在目,疑其类墟墓间事,不祥也。——宋· 洪迈《夷坚志》 引用解释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陆文裕 藏书目序云:……数年之积,与一时长老朋旧所遗,歷歷在目,顾而乐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亿万计。”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念往日--,那辉煌的景象,好像还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的组词: 历的组词 在的组词 目的组词
琳琅满目
lín láng mǎn mù 解释 ◎ 琳琅满目 línláng-mǎnmù[a superb collection of beautiful things;be a feast for the eyes] 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东西,出色的诗文,有用的人才很多 商店里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引用解释 见“ 琳琅触目 ”。
盲目
máng mù 解释 ◎ 盲目 mángmù(1) [blind] (2) 双眼失明 (3) 比喻无见识、无目的 盲目的选择 盲目的采购 引用解释 1.双目失明。 王统照 《号声》:“每逢与 C君 一同由盲目的 冈田 先生家出来的时候……一定听见一阵悠扬、激切的军号声。” 2.比喻无见识、无目的。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隋唐演义》第五一回:“据我之见,还该趁主公未归,大家携一尊到那里去,与 秦王 、 文静 叙一叙,也见我们不是盲目之人。”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不错,大多数战士情绪确实很高,可是你不要因此而盲目地高兴。”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三章:“敌机在附近盲目地扫射了一阵飞走了。” 3.使目失明。 郭沫若 《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 秦始皇帝 喜听 高渐离 之击筑而霍其目,恐即古人盲目为民之遗意也。”
盲目的组词: 盲的组词 目的组词
满目
mǎn mù 解释 ◎ 满目 mǎnmù[eyeful] 充满视野 琳琅满目 引用解释 充满视野。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 宋 秦观 《如梦令》词之五:“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而年逼耳顺,体素羸弱,以为弟姪已满目,可以无歉矣,遂自安慰焉。”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我这万里羁客。”
满目的组词: 满的组词 目的组词
眉目
méi mù 解释 ◎ 眉目 méimù(1) [brow and eye]∶眉和眼 (2) [features]∶面貌 眉目清秀 (3) [prospect of a solution]∶事情的头绪 把事情弄出点眉目来再走 (4) [logic;sequence of ideas]∶文章的条理 在重要处划线以清眉目 引用解释 1.眉毛和眼睛。亦借指容颜。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嬛緜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 朱某 一婢,粗材也,稍长渐慧黠,眉目亦渐秀媚。” 茅盾 《色盲》二:“忽然在他眼前,浮出个颀长细腰的倩影,一副略带幽怨气分显露出胸中的委屈的眉目。” 2.比喻群才中的杰出者。 唐 刘禹锡 《奚公神道碑》:“是曹在南宫为眉目,在选士为司命。” 清 黄宗羲 《沉昭子耿岩草序》:“今之修《明史》,其史官最著名者,亦不数人,先生其眉目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韩翃 中 唐 诗人眉目,两邀人主特达之知。” 3.指事端。《北史·齐冯翊王润传》:“ 冯翊王 少小谨慎,在州不为非法,朕信之熟矣。登高远望,人之常情,鼠辈欲轻相间构,曲生眉目。” 4.比喻事物的要领、头绪或条理。《元典章新集·户部·义仓》:“仍於各乡依例设置义仓一所,於门首竪立绰屑大书雕刻‘义仓’二字,以表眉目。”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汉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茅盾 《手的故事》:“况且,您来一趟不容易,总得清出个眉目。” 5.犹言有面子。《水浒传》第七十回:“ 卢俊义 直如此无缘!特地教 吴学究 、 公孙胜 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
眉目的组词: 眉的组词 目的组词
眉清目秀
méi qīng mù xiù 解释 ◎ 眉清目秀 méiqīng-mùxiù[have delicate features] 形容人的眉目面貌秀丽俊俏 琴童年约十六岁,才留起头发,生的眉清目秀。——《金瓶梅》 引用解释 形容面貌俊美。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想为人一世,如今这有钱的谁肯使呆痴,昨日箇眉清目秀,今日箇便腰屈头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 刘安住 年方三岁, 张员外 见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觉聪明,满心欢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摊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纪约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见肘的长衫。” 巴金 《电》一:“她看见黄瘦的 雄 ,三角脸的 陈清 ……眉清目秀的 影 。”亦作“ 眉清目朗 ”。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真乃是眉清目朗,可怎生流落在村庄深巷。”
面目
miàn mù 解释 ◎ 面目 miànmù(1) [appearance;face;features]∶相貌 面目可憎 (2) [look]∶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colors]∶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self-respect]∶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引用解释 1.面孔;面貌。《诗·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视人罔极。”《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 泗州 被围凡七月,守城者不得寐,面目皆生疮。”《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 韩道国 到家,拜了家堂,脱了衣裳,净了面目,夫妻二人,各诉离情一遍。” 丁西林 《一只马蜂》:“﹝ 余小姐 ﹞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2.比喻事物呈现的景象、状态。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三:“ 王徽之 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世官》:“我本书生起家,身后子孙通塞不可知,第还我穷秀才面目足矣。” 胡适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一:“ 明 代《水浒》面目,遂得重睹。” 3.面子;颜面。《国语·吴语》:“使死者无知,则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见 员 也。”《汉书·王陵传》:“今 高帝 崩,太后女主,欲王 吕氏 ,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 高帝 於地下乎!”《水浒传》第三七回:“众囚徒见 宋江 有面目,都买酒来与他庆贺。”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这样做就使我犯了罪,犯了一种没有面目见朋友的罪!” 4.情面。《三国演义》第六六回:“ 云长 执剑在手曰:‘休再言!此剑上并无面目。’”
面目的组词: 面的组词 目的组词
面目全非
miàn mù quán fēi 引用解释 1.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婢见面血狼藉,惊絶。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2.形容事物变化很大。 鲁迅 《坟·杂忆》:“现在却面目全非了,居民寥寥;即使偶有几间破屋,也无门窗;若有门,则是烂洋铁做的。”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miàn mù yī xīn 解释 ◎ 面目一新 miànmù-yīxīn[assume a new appearance;take on an entirely new look] 景象变化巨大,完全是一派新样子 引用解释 谓改变原样,呈现新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 明治 时代的 支那 研究的结论,似乎大抵受着 英国 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他听说的过去没有而现在有了的东西,就是指的贫农团、新农会、区村人民代表会议,以及由于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所造成的农村中面目一新的气象。”
名目
míng mù 解释 ◎ 名目 míngmù(1) [items;name of a thing]∶事物的名称 (2) [fame]∶名声 引用解释 1.称道;标榜。《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 粲 等六人,最见名目。”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三:“三君、八俊之流,造为语言,以相名目。” 2.名声。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父亲阿你坏风俗,枉了你清廉名目。”《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但是出身低微的, 贾公 又怕辱莫了 石知县 ,不肯俯就;但是略有些名目的,那个肯要百姓人家的养娘为妇。” 清 黄景仁 《游九华山放歌》:“谁知举笔点窜间,已使名山擅名目。” 3.名称;名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知五经之名目,而享儒官之禄。” 唐 孙鲂 《题金山寺》诗:“万古波心寺, 金山 名目新。”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窃虑聚敛之臣,犹依傍役钱,别作名目,隐藏宽剩,使幽远之人,不被圣泽。”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春游》套曲:“做一个赏春名目,更有那几般儿品饌非俗。” 郁达夫 《空虚》:“统一、裁兵、废督,名目是好得很呀!” 4.姓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布衣入馆》:“朕於一时人才,苟得其名目,稍有自见,往往至于屡试,而治不加进,于是从而求所未试者,至於巖穴之士,庶几有称意焉。”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撞见一个倚势的官人,説 葛彪 便是他名目。” 5.命名。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晁无咎 閒居……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 陶 语名目之。”原注:“一无‘目’字。” 6.结果;成就。 茅盾 《子夜》五:“依我看来,仿佛还是 学诗 将来会成点名目。”
名目的组词: 名的组词 目的组词
名目繁多
míng mù fán duō 解释 ◎ 名目繁多 míngmù fánduō[multiplicity of items;names of every description] 大量,各种各样 中队长的任务名目繁多
明目张胆
míng mù zhāng dǎn 解释 ◎ 明目张胆 míngmù-zhāngdǎn[explicitly;brazenly;openly;flagrantly;be bold and unscrupulous] 直截了当地,不加掩饰地 任何人都无权明目张胆地使别人成为他意志的驯服工具 引用解释 1.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寧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朱子语类》卷五一:“自入 春秋 以来二百四十年间,那时犹自可整顿,不知 周 之子孙何故都无一人能明目张胆出来整顿。”《花月痕》第四六回:“臣私自愤懣,急欲明目张胆,为我皇上陈之。” 2.形容公开作恶,无所畏忌。《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后来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明目张胆的把那活人杀吃。”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近则明目张胆,烈日当空,亦或现魍魎之相。”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 日本 人图谋侵略 中国 的野心一天一天地明目张胆起来了。”
目标
mù biāo 解释 ◎ 目标 mùbiāo(1) [target] (2) 受攻击的对象 他是这次运动的目标之一 (3) 观察、射击的对象 射击目标 (4) [goal]∶指通过斗争和忍受艰难困苦才能取得的东西 奋斗目标 (5) [objective]∶要获得的一个战略地位,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或规定的陆战或海战所要攻到的地点 军事目标 引用解释 1.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人一乱跑开就坏了,正好成了扫射的目标。”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因为不让敌人发现目标,全团的各营各连队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干粮。” 2.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由我自己说来,我所有的作品,都还只能说是一个开端,远远没有达到我的目标。”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信心是人生的舵,它使你能够顺利地朝着目标前进。”
目标的组词: 目的组词 标的组词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解释 ◎ 目不识丁 mùbùshídīng[completely illiterate;be totally ignorant;do not know one's ABC] 很少受过教育的或没有受过教育;尤指不能读、写 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头 引用解释 连丁字都不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明 杨涟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誥敕之馆,目不识丁。”《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苏昌》:“其子 富纲 为 滇 督几二十年……目不识丁,凡有文稿,皆倩吏胥讲释,合省传为笑柄。”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说起大众来,界限宽泛得很,其中包括着各式各样的人,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目不暇接
mù bù xiá jiē 解释 ◎ 目不暇接 mùbùxiájiē[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for the eye to take in]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引用解释 见“ 目不暇给 ”。
目不转睛
mù bù zhuǎn jīng 解释 ◎ 目不转睛 mùbùzhuǎnjīng(1) [intent;be all eyes;gaze fixedly;look with fixed eyes]∶指眼睛注视不动。形容专注 两手扶了膝盖儿,目不转睛地怔着。——《儿女英雄传》 (2) [the eye cannot take it all in]∶不转眼珠地(看)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镜中自己的像,在她天真的心灵里虚荣心取代了羞耻心 引用解释 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便立在一边,偷看那妇人,目不转睛。”《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那 杨素梅 也看上 凤生 在眼里了,呆呆偷覷,目不转睛。” 叶圣陶 《友谊》:“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她细心听,惟恐遗漏了一个词儿。”
目测
mù cè 解释 ◎ 目测 mùcè[visualization] 用眼睛估测距离、高度和角度的方法 ◎ 目测 mùcè[measure the distance with the eye] 不利用仪器,只用肉眼测量 引用解释 凭眼睛测量。如:乡里组织了五个有经验的老农实地进行了目测勘察,确定要把有地下水源的一百二十亩旱地变成水田。
目测的组词: 目的组词 测的组词
目次
mù cì 引用解释 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姜白石 《絳帖平》,乃就东库本有字号者著録,其书仅存六卷,‘河’字以下全闕,蓺林咸谓憾事。幸目次备详总録,鑑古者资以攷证。”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翁文恭公日记》共四十册, 涵芬楼 影印。后有目次。”
目次的组词: 目的组词 次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