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词语
蒙蒙
méng méng 解释 ◎ 蒙蒙 méngméng[drizzly] 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 蒙蒙细雨 宴坐雨蒙蒙。——宋· 沈括《梦溪笔谈》 引用解释 茂盛貌。《诗·大雅·生民》:“禾役穟穟,麻麦幪幪。” 毛 传:“幪幪然,茂盛也。” 1.模糊不清貌。《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宋 苏轼 《大别方丈铭》:“闭目而视,目之所见,冥冥蒙蒙。” 2.蒙昧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子居艘楫之间,则吾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吾非生而知之,又非少而信之,始者蒙蒙,亦如子耳。” 清 钱谦益 《哭何季穆》诗:“戞戞上竿鱼,蒙蒙丧家狗。” 3.细雨迷蒙貌。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苔花苍润上帘櫳,蒙蒙经雨还未雨。” 4.盛貌。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微霜降之蒙蒙。” 王逸 注:“蒙蒙,盛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江有枫,其叶蒙蒙。”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桂树宛宛山日深,松花蒙蒙白云冷。” 5.萌生之貌。《大戴礼记·夏小正》:“陨麋角。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 孔 糊涂不明。《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李善 注:“言己旦仰思此梦,心中矇矇,未知其吉凶。” 濛濛: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懞懞:迷迷糊糊。《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孺人疼痛既止,精神疲倦,懞懞的睡了去。”
蒙蒙的组词: 蒙的组词
棉絮
mián xù 解释 ◎ 棉絮 miánxù(1) [cotton fibre]∶棉花纤维 (2) [cotton wadding]∶用棉花做的填装被褥用的胎 引用解释 1.棉花的纤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请仙》:“不知是人与否,但把其臂,如握棉絮,力又微弱,纔四五牵扯,已汗出淫淫,娇喘不胜矣。”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棉絮在上空飞扬着,好像在落雪。” 2.用棉花纤维做成的可以絮衣被的胎。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我身上一件棉袄,三年没有换棉絮了。” 丁玲 《奔》:“床上,蜷在乱棉絮里的一个妇人也哼着问了:‘ 憨子 吗?’”
棉絮的组词: 棉的组词 絮的组词
弥漫
mí màn 解释 ◎ 弥漫 mímàn[suffuse;fill the air] 布满;到处充斥着 弥漫着猜疑的气氛 引用解释 1.水满貌。 唐 王昌龄 《采莲》诗:“湖上水瀰漫,清江初可涉。”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逆节》:“ 长江 万里瀰漫,势委迤,形屈盘。” 清 方文 《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 鷄笼 山崪峍, 秦淮 水瀰漫。” 2.充满;布满。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晨征听晓鸡》:“出海涨之苍茫,入云途之瀰漫。”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杀气瀰漫遮日月,喊声嘹喨震青霄。” 清 顾炎武 《田功论》:“今之中土,瀰漫蒿莱。” 叶圣陶 《倪焕之》一:“把取下的残烛吹熄了,刺鼻的油气立刻弥漫在小舱里。” 1.充满;布满。《宋书·符瑞志下》:“ 宣城 宛陵 广野蚕成茧,大如雉卵,弥漫林谷,年年转盛。”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月桂子》:“又月径千里,周围三千里,桂子若不弥漫三千里内,亦不当专在 台州 咫尺之地。”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人乱攛,亲属交错,罗綺弥漫。” 郁达夫 《在寒风里》:“黄沙弥漫的山野之间,连太阳晒着的时候都不能使人看出一点带生气的东西来。” 2.连绵不断。《三国志·吴志·徐盛传》:“ 文帝 至 广陵 ,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 江 水盛长,便引军退。” 唐 元季川 《泉上雨后作》诗:“谁是畹与畦,弥漫连野芜。” 3.引申为辽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堵利瑟那国》:“途路弥漫,疆境难测。” 4.枝蔓,冗长。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隻,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应以一言蔽之者,輒足为二言;应以三句成文者,必分为四句。弥漫重沓,不知所裁。” 5.蔓延。 巴金 《寒夜》十五:“夜在发白,雾弥漫到岸上来了。”
弥漫的组词: 弥的组词 漫的组词
迷漫
mí màn 解释 ◎ 迷漫 mímàn[boundless and indistinct] 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地,茫茫一片 尘土迷漫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引用解释 1.茫茫一片,看不分明。《西游记》第三二回:“草径迷漫难进马,怎得 雷音 见佛王?” 清 黄景仁 《濠州杂诗》之二:“路开空阔中原气,梦绕迷漫 淮海 波。” 碧野 《春日展景山》:“在迷漫的雾海里,水利工地像烟波浩茫中的一座岛屿。” 2.布满;充满。 萧红 《生死场》八:“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阵伍,迷漫着每个家庭。”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香烟迷漫佛像高大的正殿。”
迷漫的组词: 迷的组词 漫的组词
蓬松
péng sōng 解释 ◎ 蓬松 péngsōng[fluffy;puffy] 形容毛发、蒿草等物松散开来的样子 引用解释 形容草、须发、绒毛等松散杂乱。 唐 陆龟蒙 《自怜赋》:“首蓬鬆以半散,支棘瘠而枯疎。” 清 黄景仁 《大雷雨过太湖》诗:“雨声更骤雷更疾,一声恪恪云蓬鬆。” 冰心 《山中杂记》十:“它们的毛羽很蓬松。”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 萧队长 ﹞重新看了看青草蓬松的坟茔。”
蓬松的组词: 蓬的组词 松的组词
飘落
piāo luò 解释 ◎ 飘落 piāoluò[touch down slowly] 轻飘飘地降落 引用解释 1.飘荡而下落。 南朝 宋 谢灵运 《归途赋》:“林承风而飘落,水鉴月而含辉。” 宋 苏轼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诗:“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人民日报》1990.3.16:“是春雨,无声无息地飘落。” 2.凋零。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泣蕙草之飘落,怜佳人之埋暮,乃为辞焉。”《白雪遗音·马头调·秋高气爽》:“秋芙蓉,孤单飘落在秋江上。” 3.比喻衰落。 巴金 《谈<秋>》:“《秋》里面写的就是 高 家的飘落的路, 高 家的飘落的时候。”
飘落的组词: 飘的组词 落的组词
飘扬
piāo yáng 解释 ◎ 飘扬 piāoyáng(1) [fly]∶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彩旗飘扬 (2) [flare]∶好像在一股气流中飞扬或招展 她飞跑起来,外衣在身后飘扬 (3) [ruffle]∶风搅动而摆动 一面旗帜在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 引用解释 1.随风摆动或飞扬。《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不及,风廼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 宋 司马光 《又和<二月五日夜风雪>》:“春风正豪怒,夜雪復飘扬。” 巴金 《家》十七:“空气忽然在微微颤动,笛声从湖滨飘扬起来。” 2.犹飘泊。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一:“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3.比喻迅疾地行动。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序》:“於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4.谓气势奔放。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李白 则飘扬振激,如浮云转石,势不可遏。” 5.指才气横溢而不善约束。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引 明 徐祯卿 曰:“才易飘扬,必因质以定其侈。”亦指浮夸轻薄或飞扬跋扈。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世道不古,后生飘扬,朴厚迟钝之人,惧不免于訕笑,又安敢语此?” 萧红 《生死场》十二:“车上站着威风飘扬的 日本 人、 高丽 人,也站着扬威的 中国 人。”
飘扬的组词: 飘的组词 扬的组词
铺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 解释 ◎ 铺天盖地 pūtiān-gàidì[blot out the sky and cover up the earth] 来势猛烈,到处都是 暴风雨铺天盖地而来 引用解释 形容来势猛,声势大。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瀚海新歌》:“它把大沙丘一下子卷上天空,然后又铺天盖地地撒下来。” 康濯 《东方红》第七章三:“这两个人……一见面,一谈话,竟好像两把头号炉锤叮当打铁,直打得那又红又热的火星儿铺天盖地乱飞溅。”
轻盈
qīng yíng 解释 ◎ 轻盈 qīngyíng(1) [slim and graceful;lithe]∶轻柔秀丽 他们那些马穿上铠甲,仍然轻盈、矫健 (2) [lithe]∶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她那柔软纤细的体形、轻盈优美的动作 引用解释 1.形容女子姿态纤柔,行动轻快。 唐 李白 《相逢行》:“下车何轻盈,飘然似落梅。” 宋 周邦彦 《柳梢青》词:“有箇人人,海棠标韵,飞燕轻盈。” 元 胡天游 《杨花吟》:“渡水随风太有情,縈花惹草恣轻盈。” 徐迟 《牡丹》九:“她边谈,边唱,边演,依然清响激越,体态轻盈。” 2.指美女。 宋 姜夔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萧鼓感怀》词:“ 扬州 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 3.轻松愉快。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不一时,小炉子就发出轻盈的声音哼哼起来。”《十月》1981年第4期:“在冰雪覆盖的路上,春之少女矫捷地走着,轻盈地笑着。”
轻盈的组词: 轻的组词 盈的组词
融化
róng huà 解释 ◎ 融化 rónghuà(1) [dissolve]∶变为液体 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 (2) [thaw]∶如冰、雪从冻结变为液态 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引用解释 1.熔化;溶解。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復取白药少许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视之,真金也。”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坚冰碰到春温,就融化为涟漪的波澜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山上的雪,雨打风吹,完全融化了。” 2.融会;融合。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作诗要融化,岂可执而不通。”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夺胎换骨之法,诗家有之,须善融化,则不见蹈袭之迹。”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他是为个人、为少数人而生活呢,还是把他个人融化在集体之中,为集体、为大多数人而生活。”
融化的组词: 融的组词 化的组词
柔软
róu ruǎn 解释 ◎ 柔软 róuruǎn(1) [soft;lithe]∶软和;不坚硬 柔软的垫子 柔软的体操 (2) [supple]∶[织物] 质地柔韧、柔顺 质地柔软的皮革 引用解释 1.软和;不坚硬。 汉 陆贾 《新语·资质》:“在高柔软,入地坚彊。”《隋书·隐逸传·徐则》:“身体柔软,颜色不变,经方所谓尸解地仙者哉!”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四用缕字韵为王实之寿》词:“输与灵和殿前柳,柔软随风学舞。” 明 刘基 《蓦山溪》词:“玄华柔软,摠被秋霜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对人民要像银子一样柔软。” 2.柔和。 唐 朱湾 《同清江师月夜听坚正二上人为怀州转法华经歌》:“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 巴金 《秋》六:“没有别的声音,除了水波的低语,柔软的月光罩住了一切。” 杨朔 《潼关之夜》:“那位青年军人站在我的眼前,一种熟习的柔软的话语滚动在我耳边。” 3.软弱,不刚强。 宋 苏舜钦 《城南归值大风雪》诗:“又不知胸中肝胆掛铁石,安能柔软随良媒。” 4.谓处事随和,凡事不多计较。《水浒传》第二四回:“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5.犹细软。指软便而容易携带的贵重物品。 明 孙梅锡 《琴心记·归途遇寇》:“内中柔软的都去了,纵使后车无恙,也济得许多事?”
柔软的组词: 柔的组词 软的组词
软绵绵
ruǎn mián mián 解释 ◎ 软绵绵 ruǎnmiánmián(1) [laid-back]∶懒散的,不慌不忙的,作风上或性格上松垮 (2) [soft]∶柔和的,柔软的 软绵绵的枕头 (3) [weak]∶缺少力量的;不强壮的;缺乏体力的 她病好了,但身体仍然软绵绵的 引用解释 1.形容柔软。 张天翼 《春风》:“有时候轻轻飘过一阵风。谁都摸不定它打哪儿来,往什么地方去。只是脸上有种软绵绵的感觉,像一块绒布擦过似的。” 李瑛 《戈壁兵站》诗:“软绵绵的红花被,厚敦敦的羊毛毯。” 2.软弱乏力。 冰心 《往事(二)》四:“我在层层的殿阁中缓缓行走,却总不得踏着实地,软绵绵的在云雾中行。”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她站在地上,觉得浑身疲乏,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六章:“多少年来,人们把春天比作软绵绵,懒洋洋的女神。”
软绵绵的组词: 软的组词 绵的组词
瑞雪
ruì xuě 解释 ◎ 瑞雪 ruìxuě[timely snow;auspicious snow] 应时的好雪 瑞雪兆丰年 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那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水浒传》 引用解释 应时好雪。以能杀虫保温,多视为丰年的预兆,故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玄圃观春雪》诗:“同云遥映岭,瑞雪近浮空。”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 明 茅维 《闹门神》:“只见瑞雪飘遥,罡风淅沥。” 峻青 《秋色赋·瑞雪图》:“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画图!”
瑞雪的组词: 瑞的组词 雪的组词
小雪
xiǎo xuě 解释 ◎ 小雪 xiǎoxuě(1) [Slight Snow (20th solar term)]∶中国农历中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1月22日或23日 (2) [small snow]∶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 引用解释 1.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当于阳历11月22日或23日。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气候集解》:“小雪,十月(夏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清 王士禛 《题<徐骑省集>后》:“寂寥小雪閒中过,斑驳新霜鬢上加。” 2.少量之雪。《后汉书·张宗传》:“以 张将军 之众,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脚露在外边,蒙了白白一层霜,象小雪似的。”
小雪的组词: 小的组词 雪的组词
西北风
xī běi fēng 解释 ◎ 西北风 xīběifēng[northwesterly;northwest wind] 从西北吹来的风
西北风的组词: 西的组词 北的组词 风的组词
雪崩
xuě bēng 解释 ◎ 雪崩 xuěbēng(1) [snowslide]∶大量的雪块从高山上崩裂下来 (2) [avalanche]∶迅速滑下山坡或越过悬崖的大块冰雪 引用解释 高山上大量的雪块突然崩落的现象。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六幕:“突然,雪崩爆发,炸起漫天雪烟。”
雪崩的组词: 雪的组词 崩的组词
雪花
xuě huā 解释 ◎ 雪花 xuěhuā[snow-flake] 空中飘落的雪,多呈六角形,象花 引用解释 亦作“ 雪华 ”。 1.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故名。《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唐 许浑 《正元》诗:“宫殿雪华齐紫阁, 关 河 春色到青门。”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凛冽风吹,雪花飘坠,弥天地,不辨高低。”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2.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禁中赏雪,多御 明远楼 。后苑……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 3.某些白色物的代称。(1)白色的花。 唐 高正臣 《晦日置酒林亭》诗:“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唐 白居易 《题州北路旁老柳树》诗:“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唐 温庭筠 《杏花》诗:“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2)白色的鸟。 宋 司马光 《鹭鸶》诗:“遥望孤飞下秋水,雪花一片落晴天。”(3)水花。 宋 范成大 《初泛潇湘》诗:“六浆齐飞急下滩,碧琉璃上雪花翻。” 宋 方岳 《观鱼》诗:“ 湘 竿击水雪花飞,鸕鷀没入春溪肥。”(4)米。 宋 范成大 《田家留客行》:“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 4.名茶名。泡后,茶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泡沫,故称。 宋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王十朋 集注引 林敏功 曰:“雪花、雨脚,谓茶也。” 宋 俞德邻 《荽茗赋》:“俾泛雪华於兔毫,亦媵 西施 以 嫫母 。” 5.指白银。《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来,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説,分外再送一百两雪花。” 6.一种白面和油包沙糖的点心。《陕北民歌选·揽工调》:“掌柜的雪花套点心,看忽儿爱坏个揽长工。”注:“雪花,点心名,白面和油包沙糖,用火烤熟。”
雪花的组词: 雪的组词 花的组词
雪人
xuě rén 引用解释 用雪堆成的人像。《红楼梦》第三一回:“﹝他﹞和丫头们在后园子里扑雪人儿玩,一跤栽倒了,弄了一身泥!”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我梦见那个雪人,在我刚刚完工之后,他忽然蹁跹起舞。”
雪人的组词: 雪的组词 人的组词
雪原
xuě yuán 解释 ◎ 雪原 xuěyuán[snowfield;snows] 辽阔的积雪平原;尤指终年积雪(如在冰川源头处) 引用解释 积雪的原野。 曲波 《林海雪原》十八:“雪原反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芒,亲吻着人们的眼睛。” 海默 《森林中的足迹》:“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雪原上,连个黑点也没有。”
雪原的组词: 雪的组词 原的组词
掩蔽
yǎn bì 解释 ◎ 掩蔽 yǎnbì[screen;shelter;cover] 遮掩;遮蔽;蒙蔽 掩蔽目标 引用解释 1.遮蔽。《后汉书·郎顗传》:“白虹春见,掩蔽日曜。”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宋 梅尧臣 《和端式上人十韵·天外峰》:“重云不掩蔽,万里见头角。” 杨朔 《风暴》:“ 赵区长 赶紧吩咐 谢三财 掩上门,转身从炕上拿起一条紫花布棉被,掩蔽着纸窗。” 2.指遮蔽之物或地方。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看见敌人飞机来临,他自会一面寻着掩蔽,一面持枪射击。” 3.蒙蔽;隐瞒。《吕氏春秋·自知》:“今贤非 尧 、 舜 、 汤 、 武 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大史衅龟筴、占兆,审卦吉凶,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后汉书·韩棱传》:“事下案验,吏以 棱 掩蔽 兴 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錮。”《隋书·炀帝纪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劫掠从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4.引申为袒护。 宋 苏辙 《论用台谏札子》:“ 钦 等所言,皆掩蔽 凤 短,专攻帝失。” 5.盖过,超过。《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引 王廷相 《家藏集》:“ 李献吉 以恢阔统辩之才,成沉博伟丽之文,游精於 秦 汉 ,割正於六朝。执符於《雅》《謨》,参变於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贤,命令当世。”
掩蔽的组词: 掩的组词 蔽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