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的组词
一无是处
yī wú shì chù 解释 ◎ 一无是处 yīwú-shìchù[be a bundle of negatives;without a single virtue] 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引用解释 没有一点对的地方;毫无长处。 毛泽东 《矛盾论》三:“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因为没有这种研究态度,所以弄得一无是处。” 丁玲 《松子》:“他在她眼中,一无是处。”
一无所有
yī wú suǒ yǒu 引用解释 什么都没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河滨薪草米麦一无所有,衣食之具皆自家中运致。” 徐迟 《狂欢之夜》:“然而农民们所受的只是层层的苦痛。他们一无所有了,他们只剩死路一条。”
一无所知
yī wú suǒ zhī 引用解释 什么都不知道。《红楼梦》第九十回:“那 雪雁 此时只打量 黛玉 心中一无所知了。”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他玩笑(上)》:“但我于音韵学一无所知,毁誉两面,都不配说一句话。” 巴金 《随想录·纪念雪峰》:“错误终于改正,沉冤终于昭雪,可是二十二年已经过去, 雪峰 早已一无所知了。”
有备无患
yǒu bèi wú huàn 解释 ◎ 有备无患 yǒubèi-wúhuàn[preparedness ensures security;if one is prepared he will be safe]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疏漏或祸患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引用解释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灾祸。《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唐 元稹 《李光颜加阶制》:“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有备无患,可以应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彼即挟诈背盟,我亦有备无患。”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我们做稳当一点总好,有备无患啦。”
有名无实
yǒu míng wú shí 解释 ◎ 有名无实 yǒumíng-wúshí[exist in name but not in reality;be merely nominal] 只具空名,并无实际 引用解释 亦作“ 有名亡实 ”。 谓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际。语本《国语·晋语八》:“ 叔向 见 韩宣子 , 宣子 忧贫, 叔向 贺之。 宣子 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汉书·循吏传·黄霸》:“臣 敞 非敢毁丞相也,诚恐羣臣莫白,而长吏守丞畏丞相指……并行伪貌,有名亡实。”《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逮及中叶,忌其失节,割削宗子,有名无实,天下旷然,復袭亡 秦 之轨矣。” 吕向 注:“有名无实,谓有王侯之名,实无其国矣。” 宋 王禹偁 《海棠木瓜二绝句》序:“木不能言,戏为赠答,岂惟自适,亦取讽于有名无实者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骗子》:“如果真正佳人,何妨重价,第恐有名无实耳。”
有气无力
yǒu qì wú lì 解释 ◎ 有气无力 yǒuqì-wúlì[wanly;feeble] 形容说话做事打不起精神来,或指非常疲惫 直哭得个有气无力,没情没绪。——《醒世恒言》 引用解释 形容委顿虚弱或无精打采。《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司户夫妇只道女儿年纪长大,增了饭食,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喫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巴金 《秋》一:“ 觉新 有气无力地叫了两声:‘ 何嫂 !’”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她有气无力地把一双白色的粗线手套,塞到 小刘 手里。”亦作“ 有气没力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这两隻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 波斯馆 来,一隻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有恃无恐
yǒu shì wú kǒng 解释 ◎ 有恃无恐 yǒushì-wúkǒng[be secure in the knowledge that one has strong backing] 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含贬义 现在县里有了凭据,所以他们有持无恐。——《官场现形记》 引用解释 有了依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明 高攀龙 《<保安寺建养老堂疏>引》:“昔者,圣王老老长长幼幼之化行,举天下之民,自生迄死,皆有恃而无恐。”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火器之用,既得尽其所长,而后军士临阵,乃能有恃以无恐。”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去给 英国 人作事并不足以使他有恃无恐,他也不愿那么狗仗人势的。”亦作“ 有恃毋恐 ”。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临敌之时……地势、敌情瞭如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諳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
有无
yǒu wú 引用解释 亦作“ 有亡 ”。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有无的组词: 有的组词 无的组词
有意无意
yǒu yì wú yì 引用解释 1.有心与无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庾子嵩 作《意赋》成,从子 文康 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復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2.似故意又似不经意。 茅盾 《子夜》十七:“ 韩孟翔 有意无意地又准对着 吴荪甫 的乐观论调加上一个致命的打击。” 杨朔 《我的改造》:“我嘴里不说,心里多少有点自大,有意无意地夸大了文艺的功能,以为这是属于高贵的思想领域的工作,不同凡响。”
有意无意的组词: 有的组词 意的组词 无的组词
愚昧无知
yú mèi wú zhī 引用解释 愚蠢蒙昧,没有知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明史·吴伯宗传》:“倘愚昧无知,亦听其所为,不在旌表之例。” 巴金 《秋》十二:“ 觉民 不等 淑华 说完便答道:‘这是由于愚昧无知。她也许以为这样对四妹并没有害处。’”
与世无争
yú shì wú zhēng 解释 ◎ 与世无争 yǔshì-wúzhēng[bear no ill will against any body] 不夸耀;在处世态度、行动上不争胜于人 一种平静的与世无争的克己生活
语无伦次
yǔ wú lún cì 解释 ◎ 语无伦次 yǔwúlúncì[speak incoherently;babble like an idiot] 话说得颠三倒四,言语没有条理层次 引用解释 语言杂乱无条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信笔书纸,语无伦次。” 清 冯桂芬 《诰封宜人先慈谢宜人事状》:“ 桂芬 苫凷昏迷,语无伦次,惟有字字落实,用存涯略。”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他语无伦次,不知道怎样对师傅们解说才能解释清楚。”
杂乱无章
zá luàn wú zhāng 解释 ◎ 杂乱无章 záluàn-wúzhāng[mess;rambling; be disorderly and unsytematic]∶无条理、无规律 一篇杂乱无章的长篇大论 引用解释 混乱而无条理。语本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明 宋濂 《<徐教授文集>序》:“黄鐘与瓦釜并陈,春穠与秋枯并出,杂乱无章,刺眯人目者,非文也。” 清 王筠 《<说文句读>序》:“ 顾亭林 祗见五音韵谱,以其杂乱无章也,时时訾謷之。”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村四外起了不少新房,因为盖得错错落落,杂乱无章,使 郭祥 绕了不少弯儿,才走上正街。”
责无旁贷
zé wú páng dài 解释 ◎ 责无旁贷 zéwúpángdài[duty-bound] 责:责任;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引用解释 谓自己应尽的责任,无法向旁人推卸。《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清文宗显皇帝实录》:“至 吉尔杭阿 接任巡抚责无旁贷,即应督兵迅图克復 上海 县城,以副委任。”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盖 刘铭传 以原议之人,始终经理,即待其效于十年以后,尤属责无旁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挽救民族危亡于倒悬之中,我们青年学生当然责无旁贷。”
至高无上
zhì gāo wú shàng 解释 ◎ 至高无上 zhìgāo-wúshàng[paramount;supreme;most lofty] 高到极点,上边再无高过它的。形容在某一范围内处于至尊地位 奴隶主对奴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引用解释 最高;无可再高。《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六:“我从来把民族大义看得至高无上,所以一碰到 日本 帝国主义侮辱 中国 的事情,便马上抛弃了过去对它比较友好的感情,转而和它斗争。”
知无不言
zhī wú bù yán 引用解释 只要知道,就没有不说出来的。《北史·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乞停 李 狱,以俟育孕。”《旧唐书·魏徵传》:“﹝ 太宗 ﹞数引 徵 入卧内,访以得失……﹝ 徵 ﹞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明史·李贤传》:“ 贤 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走投无路
zǒu tóu wú lù 解释 ◎ 走投无路 zǒutóu-wúlù[have no way out;be in an impasse;be up against the wall;come to the end of one’s tether] 形容走到无投身之地,前无生路 引用解释 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怎当这头直上急簌簌雨打,脚底下滑擦擦泥淤。”《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闻太师 这一会神魂飘荡,心乱如麻,一时间走投无路。” 鲁迅 《彷徨·祝福》:“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
座无虚席
zuò wú xū xí 引用解释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语本《晋书。王浑传》:“时 吴 人新附,颇怀畏惧。 浑 抚循羇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於是 江 东之士莫不悦附。”《革命回忆录·回忆西安莲湖食堂》:“莲湖公园游人甚多,食堂也常常是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