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水的词语
宁静
níng jìng 解释 ◎ 宁静 níngjìng[peaceful;tranquil;quiet] 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引用解释 1.谓清静寡欲,不慕荣利。《文子·上仁》:“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寧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明 陈子龙 《蔡氏鼎易蔡序》:“壮不求仕,贫不问资,淡泊寧静,若将终身,则先生之得于《易》深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所谓閒者,少思寡欲,寧静恬淡而已。” 2.安定。《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曹公 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寧静四海。” 唐 杜甫 《垂老别》诗:“四郊未寧静,垂老不得安。” 清 李渔 《比目鱼·巧会》:“夫人,你且到 莫渔翁 家裡暂住几时,等地方寧静之后,我差人来接你。” 3.平静;安静。 朱自清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刘白羽 《长江三日》:“现在,船上的人都已酣睡,整个世界也都在安眠,而驾驶室上露出一片宁静的灯光。”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这种鸟,不管在露水湿润的早晨,还是在宁静的中午和朦胧的月夜,听来都各有情趣。”
宁静的组词: 宁的组词 静的组词
怒吼
nù hǒu 解释 ◎ 怒吼 nùhǒu[roar;howl] 大声吼叫,比喻发出宏大雄壮的声音 大炮怒吼 引用解释 本指人、兽愤怒发出的巨大吼声。亦以形容大风、急流等发出的巨大声响。 元 周霆震 《大风发屋雨雹交集》诗:“恍疑会羣龙,奋发交怒吼。” 清 陈维崧 《瑶台第一层·秦园月夜听泉声用艺香词韵》词:“阴森鳞鬣,还似玉龙怒吼崚嶒。” 巴金 《海的梦》前篇四:“怒吼罢,岛国的奴隶们!你们怒吼起来,就像这海一样!” 秦牧 《花城·沙面晨眺》:“ 广州 和 香港 的群众怒吼起来, 沙面 的洋务工人罢工了。”
怒吼的组词: 怒的组词 吼的组词
咆哮
páo xiào 解释 ◎ 咆哮 páoxiào(1) [roar]∶(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大海在咆哮 (2) [shout]∶高声大叫 对他的儿子大声咆哮 引用解释 1.高声大叫。常形容人的暴怒或恣肆。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唐 沉佺期 《被弹》诗:“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 前蜀 杜光庭 《贺诛刘知俊表》:“﹝ 刘知俊 ﹞咆哮自恣,残忍为怀;屠害黎元,罔遵刑宪。”《元典章·刑部十六·违错》:“ 雷润 ……就公厅高声恶言咆哮,不有上下,抵触官府。” 王西彦 《刀俎上》:“红人 章富 咆哮一通,又冷笑了几声,就悻悻地离开了。” 2.比喻哄闹,搅扰。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 清 鲁一同 《秦论》:“ 共 、 康 、 灵 、 平 咆哮中国。” 3.谓风浪、雷雨或炮弹等发出呼啸轰鸣声。《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庾阐 《涉江赋》:“排巖拒瀨,触石兴涛,澎湃洗渒,鬱怒咆哮。”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黄河 西来决 昆仑 ,咆哮万里触 龙门 。” 许杰 《的笃戏》:“现在还刮着咆哮的西北风呢。”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左近的高射炮发威了,砰呀訇的咆哮着。” 4.野兽、牲畜怒吼。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汾》:“豕视 汾 ,瞋目咆哮,如有怒色。”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武夷道人》:“夜未久,果有虎咆哮来前。”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传笺》:“ 大都 来雄兵十餘万,马咆哮,浑身也掛着铁甲明耀日,戈矛刀剑立如山。” 罗旋 《红线记》三:“猪牯痛极咆哮一声,弃了 山虎 带着钢叉狂奔。”
咆哮的组词: 咆的组词 哮的组词
澎湃
péng pài 解释 ◎ 澎湃 péngpài(1) [surge] (2) 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波涛澎湃 (3) 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 澎湃的革命浪潮席卷了全国 引用解释 1.波浪相互冲击。《艺文类聚》卷八引 三国 魏 曹丕 《沧海赋》:“惊涛暴骇,腾踊澎湃。” 唐 周岳秀 《君山祠》诗:“风涛澎湃鱼龙舞,栋宇峥嶸燕雀迁。”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大声发於水上……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想到 黄河 ,一时间眼底涌现出更多的河流,翻腾澎湃。” 2.引申为冲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万舟如覆叶,浮尸如泛蚁,随流漂荡,听风澎湃。” 3.水波相击等声。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人声澎湃,有何奇怪!”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澎湃的轮机声,怒号的风雪声,好一似千军万马奔腾猛进。” 4.形容声势浩大。 龚尔位 《闻韩事有感和钝根韵》:“来日潮流愈澎湃,怕看大地走兵车。”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一方面把带有夸大和想象性质的热情澎湃的作品看成是杂草;另一方面,对现实的看法也被局限了。” 巴金 《灭亡》第六章:“ 李冷 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渐澎湃起来的新思潮底洗礼。”
澎湃的组词: 澎的组词 湃的组词
喷泉
pēn quán 解释 ◎ 喷泉 pēnquán[fountain] 由地下喷射出地面的泉水;特指人工喷水设备 引用解释 1.由地下喷射出地面的泉水。《说郛》卷四二引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水》:“湍而漱石者谓之涌泉,山石间有水泽泼而仰沸者谓之喷泉。” 2.指喷水的泉眼。 鲁迅 《而已集·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3.特指用以美化环境的人工喷水设备。 冰心 《再寄小读者》四:“﹝ 罗马 ﹞街道上转弯抹角,到处还可以看见淙淙的喷泉,泉座上都有神、人、鱼、兽的雕像,在片片光影之中,栩栩如生。”《散文》1983年第5期:“喷泉,象玉盘中的一枚珠玑,镶嵌在茵茵的草坪中间。那溅起的水花,晶莹如草尖上的露珠,圆润似稚童的笑涡。”
喷泉的组词: 喷的组词 泉的组词
飘流
piāo liú 解释 ◎ 飘流 piāoliú[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rander] 同“漂流” 引用解释 1.在水面上飘浮流动。 唐 杜牧 《秋日偶题》诗:“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緑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舟行遇大风仍用前韵》词:“十载萍梗飘流,只赁廡 皋桥 ,卖饼 安丘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年轻时候是 渤海 边上一个水手,使船打鱼,成年累月飘流在大海上。” 2.飘泊流浪。《隋书·北狄传·突厥》:“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湖海飘流,实未曾有妻。”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八:“并说我现在成了一个飘流的孤子,无亲可投,无家可归。”
飘流的组词: 飘的组词 流的组词
漂流
piāo liú 解释 ◎ 漂流 piāoliú (1) [be driven by the current;drift about]∶漂浮流动 随波漂流 (2) [rove;wander]∶漂泊,行踪无定 漂流四方 引用解释 1.漂浮流动。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朱子语类》卷七十:“ 扬子云 言山杀瘦泽增高,此是説山上之土为水漂流下来,山便瘦,泽便高。” 清 唐孙华 《落叶》诗:“高原惨澹烟条直,沟水漂流锦片残。” 杨朔 《海市》:“拼死命挣扎着游了半夜,力气完了,人也昏了,随着涨潮的大流漂流下去。” 2.漂泊,行踪无定。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沉沦漂流,优游上国。” 唐 李商隐 《五月十五日夜》诗:“万里漂流远,三年问讯迟。” 清 刘大櫆 《送姚姬传南归序》:“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 鲁迅 《书信集·致肖军肖红》:“没有了家,暂且漂流一下罢。” 3.一项具有探险性的水上运动项目的名称。
漂流的组词: 漂的组词 流的组词
平缓
píng huǎn 解释 ◎ 平缓 pínghuǎn(1) [gentle]∶不陡;坡度不大 平缓的山坡 (2) [mild]∶声音、举止上温柔文雅 平缓的语调 (3) [stable and slow]∶平稳缓慢 蛇岛四面环海,气温变化平缓,空气湿度较高。——黄沐朋《蛇岛》
平缓的组词: 平的组词 缓的组词
扑通
pū tōng 解释 ◎ 扑通 pūtōng(1) [flop]∶象声词。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 扑通一声跌倒在地 (2) [thump]∶象声词。形容重物落入水中的声音 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引用解释 象声词。形容重物落水或落地之声。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今日扑通的缾坠井,支楞的琴断絃。”《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刚刚上吊,扑通的跌下地来。”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 潘永福 同志忘了肚子饿,也顾不上脱衣服,扑通跳下水,向着船游去。”
扑通的组词: 扑的组词 通的组词
起伏
qǐ fú 解释 ◎ 起伏 qǐfú(1) [rise and fall;undulate] (2) 上升和下降 散见坡坨起伏间。——[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内部斗争时有起伏 (3) 比喻感情、关系等起落变化,也指世事兴盛衰落 心潮起伏 引用解释 1.一起一落。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 宋 陆游 《记梦》诗:“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於是诸念起伏,生灭於心中。” 萧也牧 《秋葵》:“我在门口轻轻地喊了几声‘ 秋葵 ’,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声。” 2.比喻盛衰、兴废。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唐 柳宗元 《读书》诗:“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3.高低不平貌。 南朝 陈后主 《三洲歌》:“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 4.参差不齐。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及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
起伏的组词: 起的组词 伏的组词
清澈
qīng chè 解释 ◎ 清澈 qīngchè[limpid] 清净而明澈 南江则极清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山泉清澈 引用解释 1.犹明察。《楚辞·九章·惜往日》:“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王逸 注:“内弗省察其侵冤也。澈,一作澂。” 清 冯桂芬 《启肃毅伯李公论清丈书》:“州县公事无不乐於糊涂而恶於清澈者,於田赋为尤甚。” 2.清净透明。 晋 陆云 《寒蝉赋》:“轻羽涉池,清澈微激。”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水清澈,毫髮可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自 沙涧 至此,诸水俱清澈可爱。”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王昭君 坐在石墩上,望着明净清澈的皓月。” 3.清明。多指人的神色。《南齐书·张融传》:“ 融 形貌短丑,精神清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 4.清晰响亮。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一:“ 潯阳 姑石山 在 江 之坻。初 桓玄 至西下,令人登,之中岭,便闻长啸,声甚清澈。” 5.清楚明白。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近时 朱竹垞 、 查初白 有《水碓》及《观造竹纸联句》,层次清澈;而体物之工,抒词之雅,丝丝入扣,几无一字虚设。”
清澈的组词: 清的组词 澈的组词
清脆
qīng cuì 解释 ◎ 清脆 qīngcuì[clear and melodious] 声音清亮好听 清脆的歌声 引用解释 谓声音清晰悦耳。 唐 白居易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致宴宴罢同望》诗:“ 楚 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絃秋。”《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琵琶弹得来十分圆熟清脆。” 鲁迅 《彷徨·长明灯》:“赤膊的还将苇子向后一指,从喘吁吁的樱桃似的小嘴唇里吐出清脆的一声道:‘吧!’” 巴金 《秋》二:“他们走进栏杆,便听见清脆的水声。”
清脆的组词: 清的组词 脆的组词
清净
qīng jìng 解释 ◎ 清净 qīngjìng(1) [clean,quiet]∶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peace and quiet]∶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clean and pure]∶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concise]∶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quiet]∶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引用解释 见“ 清浄 ”。
清净的组词: 清的组词 净的组词
清凉
qīng liáng 解释 ◎ 清凉 qīngliáng[cool and refreshing]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引用解释 亦作“ 清凉 ”。 1.寒凉;凉快。《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如无北向户屋,於清凉处亦得。然要须日未出前清凉时下黍。”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诗之一:“烦暑若如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宋 苏轼 《与范子丰》之五:“南方夏热,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凉。” 清 黄周星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举头便见蒲萄緑,顿令烦暑化清凉。”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的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 2.清静,不烦扰。《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清 李渔 《怜香伴·女较》:“纷纷桃李都收尽,方以外尚餘仙杏,贮我药笼中,引尔清凉境。” 3.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 宣温,神仙长年。”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未央宫 有 清凉殿 。” 见“ 清凉 ”。
清凉的组词: 清的组词 凉的组词
清明
qīng míng 解释 ◎ 清明,清明节 Qīngmíng,Qīngmíngjié[Ching Ming]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引用解释 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清明的组词: 清的组词 明的组词
轻柔
qīng róu 解释 ◎ 轻柔 qīngróu[soft;gentle] 轻而柔和 轻柔的声音 引用解释 轻而柔和。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有瓜如桂,有柰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轻柔能腾虚也。” 宋 王雱 《眼儿媚》词:“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徐迟 《三峡记》:“雨湿花红路苔,风中飘来了轻柔的庆丰年的音乐。”
轻柔的组词: 轻的组词 柔的组词
倾泻
qīng xiè 解释 ◎ 倾泻 qīngxiè(1) [come down in torrents]∶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瀑布倾泻于两山之间 (2) [pour]∶倾吐,倾诈 倾泻冤愤 引用解释 亦作“ 倾写 ”。 1.指液体从高处倾倒或流泻下来。 宋 苏辙 《寒食》诗之一:“寒食今年客 汝南 ,餘樽倾泻亦醺酣。”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於两山之閒。”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 张文潜 论文诗曰:……气如决江河,势顺乃倾写。” 徐迟 《长江桥头》:“狂风大作,一瞬间,暴雨已经倾泻下来。” 2.指把东西完全倒出。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昔 四明 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于稠人中时倾写於地。”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 3.倾吐;倾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司州 与 殷中军 语,嘆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西向引领,思一侍几闥,倾写寃愤。” 明 常伦 《望山有怀故人》诗:“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不图足下一旦倾泻肝肺,相爱之甚,至於斯极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为是倾写肝鬲,以貽吾党。” 4.犹坍塌流失。 清 袁枚 《新齐谐·周将军墓二事》:“ 山西 寧武 有 周将军 遇吉 之墓,百餘年来河水啮其旁,坟渐倾泻。”
倾泻的组词: 倾的组词 泻的组词
倾注
qīng zhù 解释 ◎ 倾注 qīngzhù(1) [admire]∶钦慕 天下知与不知,莫不倾注 (2) [pour]∶倒、灌注 持壶倾注 (3) [fasten]∶把精力、感情、注意力全部集中于 你只将感情倾注在一个儿童身上 引用解释 1.钦慕。《世说新语·赏誉》“ 王夷甫 语 乐令 ” 刘孝标 注引《王澄别传》:“是以名闻益盛,天下知与不知,莫不倾注。” 清 王晫 《今世说·轻诋》:“闻其姓字,或亦赫然;与之狎处,往往使人自咎其倾注之过。” 2.指倚重。 明 袁宗道 《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上倾注公甚,晋公户部尚书。” 3.倾泻。指液体或物体从高处流下或坠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始皇 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於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须臾雷起,南山甘泽倾注,举郡懽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秀才》:“又一人持壶倾注。 郭 故善饮,又復奔驰吻燥,一举十觴。” 峻青 《瑞雪图》:“那雨象开了天河似的,一个劲地直往下泼,一天的时间内,就倾注下了六百多毫米的雨量。” 4.指把精神、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觉得那絶色眼波,更倾注在自己身上。” 鲁迅 《彷徨·伤逝》:“做菜虽不是 子君 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虽然也写些文学评论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倾注主要精力的却是写散文。”
倾注的组词: 倾的组词 注的组词
泉水
quán shuǐ 解释 ◎ 泉水 quánshuǐ(1) [spring]∶从地里涌出的水;自然泉水 (2) [wellstrand]∶从涌泉流出来的溪流 引用解释 从地下流出来的水。《诗·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后汉书·五行志三》:“ 安帝 永初 元年冬十月辛酉, 河南 新城 山水虣出,突坏民田,坏处泉水出,深三丈。” 唐 王维 《戏题盘石》诗:“可怜盘石临泉水,復有垂杨拂酒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这总是市井之夫做出来的,天下的泉水,叫他辱没尽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我一打开收音机,一听播音员的声音,简直比最美的音乐还要好听,比最清凉的泉水还要解渴。”
泉水的组词: 泉的组词 水的组词
泉源
quán yuán 解释 ◎ 泉源 quányuán(1) [spring head]∶泉水的源头 (2) [fountainhead]∶河流上游处的水源 (3) [wellspring]∶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原因 我们的学院是…人文学和科学的取之不尽的泉源 引用解释 亦作“ 泉原 ”。 1.水的源头。《诗·卫风·竹竿》:“泉源在左, 淇水 在右。” 毛 传:“泉源,小水之源。”《国语·晋语四》:“泉原以资之。” 韦昭 注:“水在山为泉原。” 唐 祖咏 《田家即事》诗:“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 冰心 《再寄小读者》二:“气候炎热,雨量极少,所以 尼罗河 也是他们唯一的灌溉泉源。” 2.比喻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来源。《旧唐书·睿宗纪论》:“法不一则姦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啟其泉源,下胡息於奔竞。” 巴金 《秋》三五:“他想不到这些话会永远成为那班青年的鼓舞的泉源。”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十:“党性是我们力量的泉源,是我们才能的摇篮。”
泉源的组词: 泉的组词 源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