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人的词语
冷淡
lěng dàn 解释 ◎ 冷淡 lěngdàn(1) [cold;indifferent]∶不热情 他受到十分冷淡的接待 (2) [cheerless;desolate]∶不热闹 在小教堂里他看起来好像最冷淡,但已被深深地感动了 引用解释 亦作“ 冷澹 ”。 1.不浓艳;素净淡雅。 唐 白居易 《白牡丹》诗:“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叶底轻黄纂纂,恼人是微裂方缄。翛然胜,清真冷淡,无艷寄尘凡。” 元 张翥 《水龙吟·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水天瀟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明 唐寅 《黄莺儿》词:“王孙浪游,光阴水流,梨花冷淡和人瘦。” 2.幽寂;冷清。 南唐 李中 《徐司徒池亭》诗:“扶疏皆竹柏,冷淡似瀟湘。” 宋 梅尧臣 《辛著作知西京永宁》诗:“冷澹鳩鸣屋,宽闲水满塘。” 元 耶律楚材 《对雪鼓琴》诗:“笑捻吟鬚吟雪诗,冷淡生活太清絶。” 明 王衡 《真傀儡》:“人都道我怡神适兴,强闹煖这冷淡生涯。不知我避世逃名,故卖弄些风流罪过。”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自从 日本 兵进了 北平城 ,除了生意冷淡了些, 金三爷 并没觉得有什么该关心的地方。” 3.不热情;不亲热。 宋 黄庭坚 《徐孺子祠堂》诗:“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唐太守 虽然与了他脱籍文书,出去见了 陈同父 ,并不提起嫁他的説话了。连相待之意,比平日也冷澹了许多。”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他想起自己过去对这孩子的冷淡,甚至冷酷,现在心里就不禁发生了一丝忏悔。” 4.慢待,怠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曲理俺也不十分明白,任凭小娘子歌一个儿侑这杯酒下去罢了。且莫要冷淡了俺。”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姐姐説,相公閒暇的时节,还要过去走走,不要冷淡了他。” 吴组缃 《菉竹出房》:“我做姑姑的命不好,连侄儿侄媳也冷淡我。”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不,我不能冷淡一位 汉 家公主!让我探一探她心里究竟藏着什么?” 5.凉却;淡忘。《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才傍过去,便掩上舱门,把 吴衙内 一团高兴,直冷淡到那指尖上。”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
冷淡的组词: 冷的组词 淡的组词
冷漠
lěng mò 解释 ◎ 冷漠 lěngmò(1) [be cold and detached; unconcerned]∶[对人、对事] 冷淡,不关注 他的显赫的地位使他成为一个孤独而冷漠的人 (2) [indifferent;irresponsive;tepid]∶冷淡的,呆呆的,没有生气 态度稳重谨严,对人彬彬有礼,但显得冷漠 引用解释 冷淡;不关心。 茅盾 《动摇》九:“﹝ 方罗兰 ﹞转念到太太竟还是为此对自己冷漠,并且屡次询问而不肯说。”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从他们流露出来的眼光里可以看出,不是恐惧,就是仇恨,再不然就是极端的冷漠,令人感到比冰水还冷,真使你不寒而栗。”
冷漠的组词: 冷的组词 漠的组词
理想主义
lǐ xiǎng zhǔ yì 解释 ◎ 理想主义 lǐxiǎngzhǔyì[idealism] 文学艺术上的一种理论或实践,认为理想的或主观的美的类型或形态比实际或感觉到的更美,或者认为想象比对真实的忠实复写更好
露骨
lù gǔ 解释 ◎ 露骨 lùgǔ [undisguise; bare-faced;blatant; blunt; open; outspoken] 比喻用意十分显露,语不含蓄,毫无掩饰或假装的状态 话说得很露骨 引用解释 1.尸骨暴露。《晋书·成都王颖传》:“ 黄桥 战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为伤惻。” 2.瘦骨嶙峋貌。 宋 苏轼 《见长芦天禅师三绝》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 元 范梈 《题秋山图》诗:“江空石露骨,木落风无声。” 3.用意十分明显,毫不含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大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演露骨。” 茅盾 《子夜》二:“大家一听这话太露骨,谁也不愿意多嘴。”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秀苇 一看见 刘眉 的画高高挂在世界名画中间,不禁又格格笑起来,笑声公开的带着露骨的嘲讽。”
露骨的组词: 露的组词 骨的组词
鲁莽
lǔ mǎng 解释 ◎ 鲁莽 lǔmǎng[hot-headed;rough; rude and rash;rash] 言行不仔细考虑,轻率从事 鲁莽从事 引用解释 轻率,莽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彼时亦太鲁莽,竟不立券。”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二三:“而他自己的确也是个富有涵养的青年,不善于鲁莽从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点性急,接触 汤阿英 这样的人要瞻前顾后,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丝毫的鲁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进行。”参见“ 卤莽 ”。
鲁莽的组词: 鲁的组词 莽的组词
莽撞
mǎng zhuàng 解释 ◎ 莽撞 mǎngzhuàng[crude and impetuous;rash] 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莽撞的小孩 引用解释 言语、行动轻率鲁莽。 元 周文质 《时新乐》曲:“ 张飞 莽撞,大闹 卧龙冈 。” 明 王玉峰 《焚香记·军情》:“虽不諳兵家这几行精密机,也恰有莽撞来一团麄胆气。”《红楼梦》第十七回:“﹝ 黛玉 ﹞自悔莽撞,剪了香袋,低着头一言不发。” 茅盾 《锻炼》二一:“四面都骚动了,都咒骂这莽撞的冒失鬼。”
莽撞的组词: 莽的组词 撞的组词
满足
mǎn zú 解释 ◎ 满足 mǎnzú[satisfied;content] 对已得到的感到足够了 ◎ 满足 mǎnzú[satisfy;meet with;answer] 完全满意于一项欲望、渴念、需要或者要求的实现 满足好奇心 引用解释 1.对某一事物感到已经足够。《南齐书·张敬儿传》:“﹝ 敬儿 ﹞自称三公。然而意知满足,初得鼓吹,羞便奏之。”《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此去寻的着那 十三妹 ,我才得心愿满足。”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口里说得好,实际不去做,满足于谈大的,忽视自己所做的具体工作,都是不容许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三:“她对于过去的生活,再也不感到满足。” 2.使满足。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三书》:“而 介父 於此独能发明其志,读之满足人心,可谓能言人之所不能言者矣。”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一:“凡是小说戏剧中所应当选择了描写的人物的行为,都该是能够帮助满足这两个目的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凭他那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和善于观察对方的意图满足对方要求的能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在西药这行业中几乎大家都知道有个很会钻营的掮客叫做 朱延年 。” 3.达到一定期限。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奉上帝着贫道遣文曲星下降,投胎於 义水 有莘 赵家庄 上。十月满足,其母不肯收留,送於空桑之内。后 伊员外 收留,养大成人,名为 伊尹 。”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为因蟠桃会上,金童玉女一念思凡,罚往下方,投胎託化,配为夫妇。他如今业缘满足, 铁拐李 ,你须直到人间,引度他还归仙界。”《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且説 朱源 自娶了 瑞虹 ,彼此相敬相爱,如鱼似水。半年之后,即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孩子。”
满足的组词: 满的组词 足的组词
勉强
miǎn qiǎng 解释 ◎ 勉强 miǎnqiǎng (1) [do with difficulty;in a fashion;manage with an effort]∶能力不足而强为之 病人勉强喝了点粥 (2) [force sb.to do sth.]∶强迫,使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他不愿去就算了,不要勉强他 ◎ 勉强 miǎnqiǎng (1) [reluctant]∶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勉强的赞同 (2) [unconvincing]∶牵强,不令人信服 你的理由很勉强 ◎ 勉强 miǎnqiǎng (1) [reluctantly]∶不心甘情愿 勉强同意 (2) [barely enough]∶将就或凑合 勉强够用 引用解释 亦作“ 勉彊 ”。 1.尽力而为。《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汉 刘向 《上灾异封事》:“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道可以讲习而知,德可以勉强而能,惟知人之明不可学,必出於天资。”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 2.能力不足而强为之。 唐 杜甫 《法镜寺》诗:“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老残游记》第八回:“於是众人搀着,勉强移步,走了约数十步,方才活动,可以自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 3.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公能食此蝇,吾与公赌,输吾坐下马。 辅臣 念言既出诸口,遂勉强吞之。” 巴金 《家》七:“ 剑云 微笑了,不过谁也看得出他的笑是很勉强的。” 4.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七章:“ 焦克礼 见 萧长春 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也不好再勉强。” 5.牵强,理由不充足。 清 李渔 《巧团圆·争购》:“你们两箇的话,都説得勉强,毕竟儘先的是。”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有些资料明明是故意找出来的,但是出之以恳挚和悦的声调与姿态,就没有勉强敷衍的痕迹,使听到的人十分悦乐。” 6.将就;凑合。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据小弟看来,不但第三名不堪附驥,连那第二个女子也还是勉强续貂。”《红楼梦》第三八回:“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 杨沫 《青春是美好的》:“有几个同学同情我的遭遇,帮助我交了两三个月的饭费,勉强读完了那个学期。”
勉强的组词: 勉的组词 强的组词
敏感
mǐn gǎn 解释 ◎ 敏感 mǐngǎn[sensitive;susceptible] 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皮肤上比较敏感的部分 引用解释 谓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映很快。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再没比恋爱的青年人敏感了,对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感受出来。”
敏感的组词: 敏的组词 感的组词
耐性
nài xìng 解释 ◎ 耐性 nàixìng[patience] 忍耐能力;承受性 引用解释 1.不急躁,不厌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亏得两个丫头拦住,劝道:‘官人耐性。’”《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列公,且耐性安心,少烦勿躁。”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程平 笑了笑,很耐性的教育他。” 2.能忍耐的性格。《红楼梦》第五五回:“我料着你主子未必有耐性儿等他去找。” 徐迟 《精神分析》:“人们都已经把两脚站麻木了,但都在等待。那等待是一种神圣的耐性,全民族的美德。”
耐性的组词: 耐的组词 性的组词
内向
nèi xiàng 解释 ◎ 内向 nèixiàng(1) [introversive]指人的性格、思想感情等深沉、不外露 他是内向人,不轻易发表意见 (2) [turn to the central power]∶指归向中央政权 翻然内向 引用解释 1.谓面向中原。形容向往 中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父兄不辜,幼孤为奴,係纍号泣,内嚮而怨。”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2.引申指归附中原,臣服中央政权。《新五代史·杂传·范延光》:“ 隰州 刺史 刘遂凝 驰驛入见献策,言 绥 、 银 二州之人皆有内嚮之意,请除二刺史以招降之。” 3.心向着家。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以男生内嚮,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嚮,有从夫之义。” 1.指归服朝廷。《后汉书·班固传下》:“议者或以为‘ 匈奴 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隋书·薛道衡传》:“稽顙归诚,称臣内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秦始皇 留居 琅琊台 三月,徙黔首三万户居台下。他这样做,是要表扬 勾践 尊 周 ,鼓励南方 越 人内向。” 2.谓向内地进发。《晋书·明帝纪》:“﹝ 太寧 二年﹞六月, 敦 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 巴 滇 骏马微行,至 于湖 ,阴察 敦 营垒而出。” 3.谓寡言谈,感情不外露。 郭沫若 《集外·从典型说起》:“粗枝大叶地说来,内向性的人,体格瘦削,精神孤独,爱驰骋玄想。”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二:“他被造成了一个内向的人,内向的性格。他独独爱上了数学。”
内向的组词: 内的组词 向的组词
排斥异己
pái chì yì jǐ 解释 ◎ 排斥异己 páichì yìjǐ[exclude outsiders;;discriminate against those who hold different views] 排挤、清除与自己有利害冲突或意见不合的人或集团 至当路者借以排斥异己。——明· 杨士聪《玉堂荟记》 引用解释 排挤斥逐与自己主张或派别不同的人。《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吴越王 弘佐 初立,上统军使 闞璠 强戾,排斥异己, 弘佐 不能制。”亦作“ 排斥异己 ”。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 中国 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名--或谓之‘绰号’。”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只知排斥异己的文人,我真想和他拼一条命。” 见“ 排斥异己 ”。
贫乏
pín fá 解释 ◎ 贫乏 pínfá[poor;short;lacking] 贫穷,穷困;枯竭 贫乏不能自存。——《战国策·齐策》 资源贫乏 生活经验贫乏 贫乏的想象力 引用解释 1.穷困,贫困。《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清 阎尔梅 《上史阁部书》:“夫他人之所谓知己,不过文章延举,仕进提携,以及患难贫乏,意气殷殷耳。”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我看见许多贫乏人、愁苦人,就如该了他们无量数的债一般。” 2.贫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开仓穀,贷贫乏。” 唐 康骈 《剧谈录·宰相布施》:“ 乾符 中,有宰相自中书还第,使人以布囊盛钱数千,沿路以施丐者,於是贫乏相牵罗路隅。”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居乡好賑恤贫乏,乡老大夫莫不加敬焉。” 3.欠缺,不足。 叶圣陶 《倪焕之》六:“从它的反面看,就见得现在通行的教育的贫乏、不健全。”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一味在那里讲究词章,讲究文采,而思想贫乏以至错误的人,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贫乏的组词: 贫的组词 乏的组词
平和
píng hé 解释 ◎ 平和 pínghé(1) [mild;peaceable]∶性情温和 安静、恭顺、谦逊、平和的人 (2) [placid]∶不偏激 她想尝尝平和生活的滋味 (3) [dreamy;gentle]∶平正谐和;调和 平和的华尔兹乐曲 引用解释 1.平正谐和;调和。《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以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管子·形势解》:“明主犹 羿 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 元 耶律楚材 《弹相思二绝》之一:“秋思而今不入时,平和节奏苦嫌迟。” 2.宁静;温和;不偏激。《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陈澔 集说:“减败人心和平之德。”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三札子》:“酌宽猛之政,处大小之事,必平和允愜,曲尽其宜。”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那些维持现状的先生们,貌似平和,实乃进步的大害。” 茅盾 《子夜》七:“ 吴荪甫 又打断了 费小胡子 的话,口气却平和得多,而且脸上也掠过一丝笑影。” 3.康复;痊愈。《晋书·华表传》:“伏惟圣体渐就平和,上下同庆,不觉抃舞。” 唐 颜真卿 《与御史帖》:“窃闻尊候平和, 真卿 瞻仰瞻仰!” 4.方言。谓纷扰停止。
平和的组词: 平的组词 和的组词
平衡
píng héng 解释 ◎ 平衡 pínghéng(1) [balance] (2) 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 (3) 两物齐平如衡 平衡曰拜。——《荀子》 (4) 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 (5) 生理学中某种特定营养物合成与分解之间的关系 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叫正平衡 (6) [equilibrium]∶两种或几种相反的力或过程之间不产生任何加速度或净变化的平衡状态 (7) [stasis]∶倾向于保持稳定的情况 体内平衡,心理状态稳定 引用解释 1.谓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律历志上》:“準正,则平衡而钧权矣。”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二:“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称则以人、石平衡,视其轻重,虚则人低石举,实则石重人轻。” 2.谓两物齐平如衡。《礼记·曲礼下》:“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杨倞 注:“平衡谓磬折,头与腰如衡之平。” 3.谓保持平衡;同等。《世说新语·言语》“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失次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时 孔融 、 王朗 等并前为掾,共书刺从 让 , 让 平衡与交接。” 4.谓权衡国政使得其平。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六轡在手,平衡在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今君坐青云之中,平衡天下,天下之士,皆欲附矣。”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虚己以求,览群心於止水;昌言而告,恃至信於平衡。” 5.指国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华州 榜, 薛侍郎 诸门生诗曰:‘时君过听委平衡,粉署华灯到晓明。’” 6.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如:产销平衡;收支平衡。 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亦泛指平稳,稳定。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 保罗 往后退了几步,一咬牙,又上来了,在他双手还替身体用力平衡的时候, 马威 稳当当的又给了他一拳。” 沈从文 《灯》:“正思索到这些琐碎人情,失去了心上的平衡。” 8.哲学名词。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所显现的面貌,是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平衡的组词: 平的组词 衡的组词
强烈
qiáng liè 解释 ◎ 强烈 qiángliè[strong;intense;violent] 力量很大的;强度很高的;鲜明的 强烈的愿望 引用解释 力量很大的;程度很高的;鲜明的。 巴金 《死去的太阳》十八:“他底两眼射出强烈的仇恨的光芒。” 李準 《两代人》:“那些话说的又在理,又合情,她心里蓦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羡慕的感情。” 曹禺 《雷雨》第三幕:“这屋子有两个门,左边小门上挂着一幅色彩强烈的花幔帐。”
强烈的组词: 强的组词 烈的组词
迁就
qiān jiù 解释 ◎ 迁就 qiānjiù[acquiesce;accommodate oneself to] 降低要求,曲意将就 迁就一个养病的孩子,让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引用解释 1.降格相就,曲意迎合。 汉 贾谊 《治安策》:“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 唐 柳宗元 《送蔡秀才下第归觐序》:“后果依违迁就,四进而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史恩涛》:“书吏侵蚀帑金,部臣委曲迁就。” 王西彦 《乡下朋友》:“在学校里的时候, 庄道耕 就是一个最讲究生活诗趣的人,什么都有自己的方式,不能改变,也不肯迁就。” 2.迁往;迁到。 邹韬奋 《经历》五三:“我们的报馆一面要迁就热闹市面的附近,一面又出不起那昂贵的屋租,所以便选定了一个零星贫民窟里的一条小街上的一所小屋。”
迁就的组词: 迁的组词 就的组词
轻率
qīng shuài 解释 ◎ 轻率 qīngshuài[rash;hasty] 随随便便,言行不慎重,不认真 举止轻率 轻率发言 引用解释 言行随便;不慎重,不严肃。《世说新语·任诞》“ 王 刘 共在 杭 南”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尚性轻率,不拘细行。”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然凡言语轻率,便有取败之道。”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轻率的组词: 轻的组词 率的组词
轻松
qīng sōng 解释 ◎ 轻松 qīngsōng[light;relaxed] 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 她看来很轻松 引用解释 1.轻软松散。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鬒鬢嚲轻鬆,凝了一双秋水。” 2.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 宋 杨万里 《后圃散策》诗:“杖屨顿轻鬆,儿女同行散。”《黑籍冤魂》第三回:“自己觉得神思健旺,脚步轻鬆,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他叹了口气,觉得轻松了一节子。” 3.轻易,方便。《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店主人説:‘好轻鬆的话!别説上路,等过二十天起了炕就算好的!’” 沙汀 《一个秋天晚上》:“但认真要找出一个人来,倒也很轻松的,这便是那个被人拖来示众的流娼。” 4.放松,管束不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兰孙 説道:‘爹爹未可造次!狱中罪人,皆不良之辈,若轻鬆了他,倘有不测,受累不浅!’”
轻松的组词: 轻的组词 松的组词
勤劳
qín láo 解释 ◎ 勤劳 qínláo(1) [pains;toil]∶扰劳;辛劳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隋书》 (2) [diligent;industrious]∶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人之勤劳。——清· 黄宗羲《原君》 千万倍之勤劳。 勤劳致富 (3) [tired;fatigued]∶疲劳 奔走可击;勤劳可击。——《吴子·料敌》 (4) [contribution;credit]∶功劳 多建勤劳 未有勤劳 引用解释 1.忧劳;辛劳。《书·金縢》:“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隋书·循吏传·辛公义》:“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清 孙枝蔚 《雨中大水决堤闻王幼华奔走堤上》诗:“贫苦原从昔,勤劳直至今。” 2.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如:勤劳勇敢的 中国 人民;他有一双勤劳的手。 3.犹疲劳。《吴子·料敌》:“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 4.指功劳。《汉书·卫青传》:“陛下幸已益封臣 青 ,臣 青 子在繦褓中,未有勤劳,上幸裂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黄门舅旦夕供养且一年,既无褒异,又不録勤劳,无乃过乎!”《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吾祖父于国家多建勤劳,今 司马懿 何等匹夫,灭吾兄 曹爽 宗族,又来取我,早晚必思篡位。我仗义讨贼,何反之有?”
勤劳的组词: 勤的组词 劳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