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色的词语
光辉
guāng huī 解释 ◎ 光辉 guānghuī(1) [radiance;brilliance;shine]∶明亮夺目的光芒 谁个曾因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太阳的光辉》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2) [time]∶光阴,时光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3) [honor;glory]∶光荣;荣耀 里闾争庆贺,亲戚共光辉 ◎ 光辉 guānghuī[brilliant;magnificent;splendid;majestic] 光明,灿烂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土地》 引用解释 亦作“ 光暉 ”。 1.光明;光芒。《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天论》:“日月不高,则光暉不赫。”《史记·封禅书》:“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隋煬帝 巡狩北边,作大行殿七宝帐,容数百人,饰以珍宝,光辉洞彻。” 宋 朱淑真 《中秋夜不见月》诗:“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2.光泽。《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竹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二王府帖》:“从禁中借板墨本百本,分遗宫僚。但用 潘谷 墨,光辉有餘而不甚黟黑。” 3.指光阴,时光。 南朝 梁 何逊 《赠诸游旧》诗:“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唐 李白 《幽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诗:“寧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颯绕寄衣。” 4.光荣;荣耀。《后汉书·班彪传》:“盖清庙之光暉,当世之俊彦也。” 唐 顾熊非 《送喻凫春归江南》诗:“里閭争庆贺,亲戚共光辉。” 清 李渔 《比目鱼·巧会》:“真佳偦,真佳偦,吐气扬眉,致吾儕,也有光辉。”
光辉的组词: 光的组词 辉的组词
光芒
guāng máng 解释 ◎ 光芒 guāngmáng(1) [rays of light;radiance;brilliant rays]∶向四面发射的强烈光线 永放光芒 他,有如一座光芒万丈的金塔,矗立在共产主义的思想高地。——《路标》 (2) [light]∶光亮 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引用解释 1.辐射的强烈光线。《后汉书·蔡邕传》:“连光芒於白日,属炎气於景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眼有光芒,爚爚外射。” 宋 曾巩 《荔枝》诗之四:“金釵双捧玉纤纤,星宿光芒动宝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下课之后,她常常一个人吹着、弹着,这时候看见她的人,都有些惊讶她那双忧郁的眼睛忽然流露出喜悦的光芒。” 2.常用于比喻。如:十月革命的光芒照亮了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
光芒的组词: 光的组词 芒的组词
古色古香
gǔ sè gǔ xiāng 解释 ◎ 古色古香 gǔsè-gǔxiāng[with antique flavours] 形容书画、器物、陈设或建筑具有古雅的风味 古色古香的器皿 那次公开的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第二次考试》 引用解释 古雅的色调、意趣。多形容书画、器物和建筑等。 清 黄丕烈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麈史》:“是书虽非 毛 氏所云 何元朗 本及伊舅氏 仲木 本,然古色古香溢於楮墨,想不在二本下也。” 徐迟 《真迹》:“你可以从明亮的窗玻璃后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画、瓷器、铜鼎和小铜佛等等。”
古色古香的组词: 古的组词 色的组词 香的组词
和风细雨
hé fēng xì yǔ 解释 ◎ 和风细雨 héfēng-xìyǔ[like a gentle breeze and a mild rain——in a gentle and mild way] 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 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风细雨,帮人帮心 引用解释 和风,春天的微风;细雨,小雨。 宋 张先 《八宝装》词:“花阴转,重门闭,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后以“和风细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以后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的方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我们主张和风细雨。”
花团锦簇
huā tuán jǐn cù 解释 ◎ 花团锦簇 huātuán-jǐncù[rich multicoloured decorations] 形容五彩缤纷、景象十分华丽。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 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红楼梦》 引用解释 犹言花攒锦簇。《红楼梦》第十七回:“一槅一槅……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瓏。”《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可惜这等花团锦簇的一回好书,这一段交代,交代的有些脱岔露空了!” 茅盾 《锻炼》二:“ 苏小姐 短短十九年的生命中,一向过的是花团锦簇的生活。”
浑然一体
hún rán yī tǐ 解释 ◎ 浑然一体 húnrán-yītǐ[blend into one integral whole;unifide entity] 形成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 浑然一体 húnrán-yītǐ[harmonize] 发展为和谐的关系;混成一体 家具布置和建筑艺术浑然一体 引用解释 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语本《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明 李贽 《耿楚倥先生传》:“两舍则两忘,两忘则浑然一体,无復事矣。”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章二:“写景抒怀,浑然一体。”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四:“一条弯弯曲曲的乡村大道,将这暮色沉沉浑然一体的田野切成两半。”
火热
huǒ rè 解释 ◎ 火热 huǒrè(1) [burning hot;fervent;fiery;be burning hot]∶非常热,火似的热 火热的太阳 (2) [intimate]∶十分亲近 打得火热 (3) [intense]∶紧张激烈 火热的斗争生活 引用解释 1.火似的热。常用于比喻极热,很热。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如今伴着一个秀才,是 西川 成都 人,好不缠的火热。”《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其母取而吞之,醒来便觉满腹火热,异香满室,经月不散。”《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寳玉 ﹞伸进被去摸了一摸身上,也是火热。” 冰心 《斯人独憔悴》:“这时 颖石 脸上火热,眼泪也干了,目光奕奕的一直说下去。”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用我底火热的眼睛望着她。” 杨朔 《昨日的临汾》:“我们有坚强的精神堡垒建筑在民众的火热的心脏上!” 2.热闹貌。 前蜀 贯休 《长安道》诗:“黄尘雾合,车马火热。”
火热的组词: 火的组词 热的组词
骄阳
jiāo yáng 解释 ◎ 骄阳 jiāoyáng[blazing sun] 酷烈的阳光 头顶骄阳 引用解释 猛烈的阳光。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骄阳何火赫,海水烁龙龟。”《明史·王家屏传》:“今骄阳烁石,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而独未彻九閽。” 茅盾 《秋收》三:“夜来露水是有的,稻比白天在骄阳下稍稍显得青健。”
骄阳的组词: 骄的组词 阳的组词
金碧辉煌
jīn bì huī huáng 解释 ◎ 金碧辉煌 jīnbì-huīhuáng[splendid in green and gold] 金光碧色,彩辉夺目。比喻陈设华丽 引用解释 形容色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西游记》第四回:“絳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红楼梦》第二六回:“﹝ 贾芸 ﹞连忙进入房内,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烁。” 徐迟 《祁连山下》:“木建筑全部按 魏 、 隋 、 唐 、 宋 、 元 代旧制恢复,油漆得金碧辉煌。”
金黄
jīn huáng 解释 ◎ 金黄 jīnhuáng[golden] 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颜色 金黄色头发 引用解释 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颜色。 晋 傅玄 《郁金赋》:“叶萋萋兮翠青,英藴藴而金黄。” 宋 苏轼 《携妓乐游张山人园》诗:“大杏金黄小麦熟,坠巢乳鹊拳新竹。” 冯至 《新的故乡》:“金黄的阳光,把屋顶树枝染遍。”
金黄的组词: 金的组词 黄的组词
锦上添花
jǐn shàng tiān huā 解释 ◎ 锦上添花 jǐnshàng-tiānhuā[be blessed with a double portion of good fortune] 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伸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又要涪翁作颂,且用锦上添花。—— 黄庭坚《了了庵颂》 引用解释 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 宋 黄庭坚 《了了庵颂》:“又要 涪翁 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清 李渔 《凰求凤·让封》:“三位夫人恭喜贺喜,又做了状元的夫人,又进了簇新的房子,又释了往常的嫌隙,真个是锦上添花。”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枯木逢春
kū mù féng chūn 解释 ◎ 枯木逢春 kūmù-féngchūn[spring comes to the withered tree;like a dry tree reviving in spring;good fortune that comes after a long spell of bad luck] 枯黄的树木欣逢春日。比喻久处困厄之人,忽遇得意之事,重新获得生命力 引用解释 比喻重获生机。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众饥民共仰。似枯木逢春,萌芽再长。”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谁料积霾见日,枯木逢春。仗 范大夫 之奇谋,赖国家之洪福, 吴王 放赦,得还故乡。”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这新的生活,新的斗争,竟使他们的爱情枯木逢春。”
酷热
kù rè 引用解释 极热。多指天气。《敦煌变文集·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正酷热天须扇枕,遇严凝月要温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时夏日酷热,公饲 吴 以瓜。” 鲁迅 《彷徨·示众》:“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
酷热的组词: 酷的组词 热的组词
烈日
liè rì 解释 ◎ 烈日 lièrì[scorching sun] 炎热的太阳 烈日当空 引用解释 炎热的太阳。《南史·齐纪下·东昏侯》:“剗取细草,来植阶庭,烈日之中,至便焦燥。” 唐 徐夤 《西寨寓居》诗之二:“烈日不融双鬢雪,病身全仰竹枝筇。” 宋 苏辙 《晋论》:“譬如山林之人生於草木之间,大风烈日之所咻,而霜雪饥饉之所劳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贫家种麦数亩,资以活命,烈日中妇姑辛苦。”
烈日的组词: 烈的组词 日的组词
鳞次栉比
lín cì zhì bǐ 解释 ◎ 鳞次栉比 líncì-zhìbǐ[row upon row of buildings in close order,such as houses in congested area; close together in a row in serrate formation] 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码头上新建的仓库鳞次栉比 引用解释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地依次排列。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渔家晒网,每于古戍沙滩,斜日西风之下,鳞次櫛比,而青山每为所掩。” 徐迟 《汉水桥头》:“两岸屋宇,鳞次栉比。”亦作“ 鳞次相比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羣小蛤,鳞次相比,绸繆巩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今府城西平地泉源觱涌,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泉凡三穴,鳞次相比,稍施人力矣。”
琳琅满目
lín láng mǎn mù 解释 ◎ 琳琅满目 línláng-mǎnmù[a superb collection of beautiful things;be a feast for the eyes] 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东西,出色的诗文,有用的人才很多 商店里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引用解释 见“ 琳琅触目 ”。
柳暗花明
liǔ àn huā míng 解释 ◎ 柳暗花明 liǔ’àn-huāmíng[dense willow trees and bright flowers-feel hopeful in predicament] 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引用解释 1.形容绿柳成荫,繁花灿烂的景象。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春》:“风暖而燕南雁北,日龢而柳暗花明。” 宋 章良能 《小重山》词:“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元 王举之 《折桂令·怀钱塘》曲:“五花马金鞭弄影,七步才锦字传情,写入丹青,雨醉云醒,柳暗花明。” 2.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梁启超 《外交欤内政欤》:“我们读西洋史,真是越读越有趣,处处峰回路转,时时柳暗花明。”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在 郭祥 的一生中……一次又一次看来是不可逾越的艰险,也总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参见“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落日
luò rì 解释 ◎ 落日 luòrì[setting sun] 夕阳 引用解释 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
落日的组词: 落的组词 日的组词
满面春风
mǎn miàn chūn fēng 解释 ◎ 满面春风 mǎnmiàn-chūnfēng[be beaming with satisfaction;be radiant with happiness] 形容内心的喜气显露于面部 引用解释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专一穿花街,串柳巷,喫风月酒,用脂粉钱,真个满面春风,挥金如土,人都唤他做‘ 曹獃子 ’。” 老舍 《茶馆》第一幕:“ 秦仲义 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漫山遍野
màn shān biàn yě 引用解释 遍布山野。《三国演义》第五八回:“ 西凉州 前部先锋 马岱 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水浒传》第三五回:“众人看时,漫山遍野,都是杂彩旗旛,水泊中棹出两只快船来。”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梭标短棍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