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长短
cháng duǎn 解释 ◎ 长短 chángduǎn(1) [length;distance]∶长度 这两根绳子长短差不多 (2) [mishap;accident]∶三长两短;死亡等意外的变故 我死了值得什么!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儒林外史》 (3) [right and wrong;strong and weak points]∶是非 背地里说人长短是不应该的 (4) [state of affairs]∶情况好坏 得知长短 ◎ 长短 chángduǎn(1) 〈方〉 (2) [whatever]∶不管怎么样;好歹 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白居易《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3) [surely]∶一定 你长短等我,不见不散 引用解释 1.长和短。指距离、时间。《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 石夷 ,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晋 向秀 《难嵇叔夜<养生论>》:“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 、 孔 ,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復疏于导养邪?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夫良知之於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於方圆长短也。” 巴金 《秋》二九:“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是合着节拍的。” 2.偏指长或长度。《齐民要术·薕》引 汉 杨孚 《异物志》:“薕实虽名三薕,或有五六。长短四五寸。”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四:“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均。”《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将出那綾绸绢缎来,妇人将尺量了长短,裁得完备,便缝起来。” 3.长处和短处。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人各有长短,子欲学我亦不能,吾欲效子亦败矣。”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窃以为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要在权利害之多寡,酌长短之所宜,委任责成,庶克有济。” 清 唐甄 《潜书·讲学》:“此长短明蔽,人各有其一二,皆可以相资。” 4.偏指长处、正确之处。《汉书·张汤传》:“有郎功高不调,自言, 安世 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絶不许。” 5.偏指短处、错误之处。《史记·酷吏列传》:“﹝ 寧成 ﹞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於郡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 宋 苏轼 《上皇帝书》:“上有监司伺其过失,下有吏民持其长短,未及按问,而差替之命已下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方尔止》:“ 刘贡父 平生未尝议人长短,有不韙,必面折之。”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而议论邻居的长短,都是婆婆妈妈的恶习。” 6.犹关系、牵涉。 萧红 《牛车上》:“人们说是‘告示,告示’,可是告的什么?我也不懂那一套……‘告示’倒知道是官家的事情,与我们做小民的有什么长短!” 7.高和下,优和劣。《北史·独孤罗传》:“诸弟见 罗 少长贫贱,每轻侮,不以兄礼事之。然性长者,亦不与诸弟校竞长短。后由是重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那么,你只好和我较个长短!” 8.攻讦;责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郗虑 持节策命公为 魏公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郗虑 ﹞遂与 融 互相长短,以至不睦。公( 曹操 )以书和解之。”《北史·虞庆则传》:“﹝ 虞庆则 与 杨素 ﹞遂互相长短。” 元 徐阳辉 《有情痴》:“好文章中不得时人目,开着口随他长短,捏着笔一任批驳。” 9.情由;情况。《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徐盛 从 江 内去, 丁奉 从旱路去,都到 南屏山 七星坛 前,休问长短,拿住 诸葛亮 ,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老婆见他汉子来家,满心欢喜,一面接了行李,与他拂了尘土,问他长短。”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这一回,你一来,他准是看上你啦,老是跟我打听你的长短。” 10.指死亡等意外变故。《儒林外史》第五回:“我死了值得甚么!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箇孩子,要有箇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巴金 《秋》四一:“万一我有什么长短,婆,妈,请你们好好地看待 孙少奶 。” 11.犹反正、终究。 隋 崔仲方 《夜作巫山》诗:“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宋 陆游 《后春愁曲》:“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 金 萧贡 《读火山莹禅师卷》诗:“长短都归一梦中,身前身后两无穷。” 12.指长短术。《史记·酷吏列传》:“ 边通 ,学长短,刚暴彊人也,官再至 济南 相。”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长短术兴於 六国 时。行长入短,其语隐谬,用相激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暨 战国 争雄,辩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13.指长短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逢》:“ 逢 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豪逸之态,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 明 何景明 《<王右丞诗集>序》:“顾集中长短混列,欲考体制以求作者之意,实烦简閲。乃略加编定,稍用己意去取之。”参见“ 长短句 ”。
长短的组词: 长的组词 短的组词
成败
chéng bài 解释 ◎ 成败 chéngbài[success or failure] 成功与失败;胜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成败在此一举 引用解释 1.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及迫急, 世祖 为画成败,皆从所言。”《旧唐书·李密传赞》:“及 偃师 失律,犹存麾下数万众,苟去猜忌,疾趣 黎阳 ,任 世勣 为将臣,信 魏徵 为谋主,成败之势,或未可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后世功 禹 而忘 鯀 ,是执於成败之见耳。” 郁达夫 《病闲日记》:“此番上 上海 后,当戒去烟酒,努力奋斗一番,事之成败,当看我今后立志之坚不坚。” 2.指失败。用于偏义。《后汉书·何进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
成败的组词: 成的组词 败的组词
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解释 ◎ 惩前毖后 chéngqián-bìhòu[learn a lesson from the past to avoid future mistakes] 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 引用解释 谓从以前的错误或失败中吸取教训,使以后不至重犯。语本《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明 张居正 《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书》:“顷 丹阳 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清史稿·兵志二》:“ 同治 中兴以后,疆臣列帅,惩前毖后,渐改练勇巡防之制。”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亦省作亦省作“惩毖”。《明史·姜应麟传》:“陈天下五大弊……曰惩毖愈甚,頽废愈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军方面消息》:“得此惩毖,足使我民自知病痛所在。”
承前启后
chéng qián qǐ hòu 引用解释 犹承上起下。《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十一>》:“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的肩上。”
承上启下
chéng shàng qǐ xià 解释 ◎ 承上启下 chéngshàng-qǐxià[form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承接其上,开启其下 承上启下的一代
迟早
chí zǎo 解释 ◎ 迟早 chízǎo[sooner or later;early or late] 或早或晚 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清· 袁枚《祭妹文》 引用解释 或早或晚;早晚。 明 卢象昇 《决策待战疏》:“虏拥众远来,迟早必有一犯。” 清 曹寅 《题楝亭夜话图》诗:“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四日》:“我现在渐渐地明白了,她迟早总是要走的。”
迟早的组词: 迟的组词 早的组词
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 sǐ 解释 ◎ 出生入死 chūshēng-rùsǐ[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原指从出生到老死的人生过程。后借以形容冒着极大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多用以赞扬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 引用解释 《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王弼 注:“出生地,入死地。”《韩非子·解老》:“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谓之出,卒谓之入。故曰:出生入死。”原谓从出生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三国演义》第十三回:“骑都尉 杨奉 大怒,谓 宋果 曰:‘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我身边这几个人,是跟着我出生入死过来的,好容易有了今天。” 李瑛 《一月的哀思》诗三:“谁也数不清,你在敌特的枪口下,曾几度出生入死。”
存亡
cún wáng 解释 ◎ 存亡 cúnwáng[live or die;survive or perish]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灭亡 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 引用解释 1.存在或灭亡;生存或死亡。《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 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奬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新唐书·东夷传·高丽》:“ 大德 入其国,厚餉官守,悉得其纤曲。见华人流客者,为道亲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女夹道观。”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自棘寺归,闭门不与人交往。以妻弟之故,一出数日,便为兇徒聚数十人而欲杀之。一命存亡,仅丝髮许,而告之州县,漠然不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报<奇哉所谓……>》:“因为国的存亡是在政权,不在语言文字的。 美国 用英文,并非 英国 的隶属; 瑞士 用德法文,也不被两国所瓜分。” 2.指生者和死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尽烝尝於存亡,保髮肤以扬名者,孝人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故 殷州 刺史 刘丰 、故 济州 刺史 蔡儁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六:“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则恩及存亡耳。” 3.指衰亡;灭亡。《国语·郑语》:“凡 周 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当时或谓公曰:‘城旦夕且破,何空自苦乎?’公曰:‘吾誓与此贼存亡,不使诸君独死。’” 4.引申指丧失、陷落。 唐 独孤及 《故御史中丞卢弈谥议》:“或曰:‘ 洛阳 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犇去之可也。’” 5.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脩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 汉 王充 《论衡·恢国》:“世有死而復生之人,人必谓之神。 汉 统絶而復属, 光武 存亡,可谓优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继絶存亡,贤者之事也。 管夷吾 用,所以能继絶世存亡国焉耳。”
存亡的组词: 存的组词 亡的组词
粗细
cū xì 解释 ◎ 粗细 cūxì(1) [size]∶粗细的程度 树干有碗口粗细 (2) [fineness]∶粗糙和精细的程度 这样粗细的沙子最合适 引用解释 1.粗细的程度。《西游记》第七三回:“﹝ 孙悟空 ﹞去耳朵里摸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 2.粗糙的和精细的。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民主与集中六》:“我们对于公共财产,无论粗细,都应该尽量爱惜。”
粗细的组词: 粗的组词 细的组词
大材小用
dà cái xiǎo yòng 解释 ◎ 大材小用 dàcái-xiǎoyòng(1) [assign talented people for trivial tasks] 谓才能大而位置卑微,使用不当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让你去看门,真是大材小用 (2) 亦作“大才小用”,多指屈才 引用解释 大的材料用于小处。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 宋 陆游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 管仲 萧何 实流亚。”
大街小巷
dà jiē xiǎo xiàng 解释 ◎ 大街小巷 dàjiē-xiǎoxiàng[high streets and back lanes] 大大小小的街道胡同,泛指城里的各处地方 吃了早饭,摇个串铃上街去了,大街小巷乱走一气。——《老残游记》 引用解释 指各处街巷。《水浒传》第六六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清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水浒传》第六六回:“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
大同小异
dà tóng xiǎo yì 解释 ◎ 大同小异 dàtóng-xiǎoyì[be almost alike]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大部分相同,小部分略有差异 引用解释 《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后指事物大体相同,略有差异为“大同小异”。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西胡风俗,大同小异。” 宋 朱熹 《<中庸>章句》第十九章:“此与《论语》文意大同小异,记有详略耳。”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八股馀孽》:“读者总觉得有许多文章,似乎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
大小
dà xiǎo 解释 ◎ 大小 dàxiǎo(1) [big or small]∶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degree of seniority]∶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adults and children]∶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size]∶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引用解释 1.大与小;大或小。《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审棺椁之薄厚,塋丘垄之大小。”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然臣愚,窃以为官有崇卑,则称有难易;任有大小,则责有重轻。”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序》:“可见一种语言传布的区域的大小,和他感动力的大小,恰恰成了一个反比例。” 2.指尊卑或长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后汉书·度尚传》:“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 3.谓大小的程度。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不想我夜作一梦,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 张大爷 道:‘你服长短倒对了,鞋子的大小对不对?’”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同志三》:“黑洞洞的,一点也看不见,四处一摸,有小半间房子大小。” 4.偏指大或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这们大小,读了五六年书,一个送礼的贴子还叫个老子求面下情的央及人写。” 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嚼碎狼牙,睁察大小。” 凌景埏 校注:“大小,本是对大小多少的估量之词,这里引申指一般情况。”
大小的组词: 大的组词 小的组词
得失
dé shī 解释 ◎ 得失 déshī(1) [gain and loss;success and failure acquire and lose]∶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引用解释 1.得与失。犹成败。《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鑑。”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得失的组词: 得的组词 失的组词
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 解释 ◎ 顶天立地 dǐngtiān-lìdì[of indomitable;of gigantic stature] 头顶青天,脚立在地上。形容光明正大,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我道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汉,怎做了背祖离宗的牛马风。——《元曲选·连环计》 引用解释 1.头顶青天,脚踏大地。谓生存于天地间。 明 高濂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上》:“ 孙真人 《卫生歌》曰:‘……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煖衣寧不愧?思量难报罔极恩,朝夕焚香拜天地。’” 2.形容身躯魁伟。 巴金 《家》一:“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 3.形容堂堂正正,志向远大,气概不凡。《五灯会元·育王裕禅师法嗣·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箇箇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勘验诸方,更来这里觅箇甚么?”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想为人怎敢言而无信……枉了喒顶天立地,束髮冠巾。”《水浒传》第三十回:“ 武松 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不做这般的事。”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先生是 楚国 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
东奔西走
dōng bēn xī zǒu 引用解释 谓到处奔波。《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二人计较已定,却去东奔西走,赊得两瓶酒来,父子三人吃得大醉。”《荡寇志》第九五回:“那 纪二 吃 铁算盘 赶了出来,只得东奔西走,鬼混了几时浮头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现成的幸福道路你不走,却喜欢这样任性胡闹,为什么一定要闹得东奔西走、寄人篱下呢?”
动静
dòng jìng 解释 ◎ 动静 dòngjing(1) [the sound of sth.astir]∶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movement;activity]∶[打听或侦察的]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引用解释 1.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动静无宜,出处莫可。” 宋 陆游 《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灾。” 明 黄绾 《明道篇》卷六:“动静者,天地之气质也。” 2.偏指行动;动作;举止。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韩志和 ﹞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累。”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样动静,好似俺孩儿 春郎 。”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3.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二将第四队插身 楚 下,并无知觉,唯有 季布 奉 霸王 巡营,营内并无动静。”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这堝儿里无动静,昏惨惨月半明,莫不要亏图咱性命?”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她分明听见院中有动静,又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嘁嘁喳喳的。” 4.情况;消息。《六韬·动静》:“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明史·王崇古传》:“敌情不可得,而军中动静敌輒知。” 吴组缃 《山洪》三四:“这人嫌疑重大,他在各处探听虚实和军队动静。” 5.特指起居作息。《隋书·元亨传》:“ 亨 以篤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於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认得是他结拜的哥哥,扑翻身便拜。拜毕,相问动静了。” 6.指动物与植物。《史记·五帝本纪》:“动静之物,小大之神。” 张守节 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动静的组词: 动的组词 静的组词
东西
dōng xī 解释 ◎ 东西 dōngxī(1) [east and west]∶东面和西面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from east to west]∶从西到东的距离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兵车行》 中国东西5000公里 (3) [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泛指四方 叫嚣乎东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东西 dōngxi(1) [thing]∶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people and animal]∶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引用解释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 ,北降 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叶圣陶 《黄山三天》:“ 文殊院 前边的 文殊台 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2.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4.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跡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寳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红楼梦》第一○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説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东西的组词: 东的组词 西的组词
多少
duō shǎo 解释 ◎ 多少 duōshǎo(1) [how much]∶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so much]∶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somewhat]∶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how many]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引用解释 1.指数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作 荆州 时,敕船官悉録锯木屑,不限多少。”《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至 煬帝 ,赐其民锦綫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屠苏酒》:“正月朔旦,出药置酒中煎,数沸,於东向户中饮之,先从少起,多少任意。”《三侠五义》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无人敢请。”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多少的组词: 多的组词 少的组词
反败为胜
f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释 ◎ 反败为胜 fǎnbàiwéishèng[turn defeat into victory;snatch a victory out of defeat]一种作战思想。意为打了败仗不泄气,重整旗鼓,利用敌人松懈麻痹的思想去进攻,就能变失败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