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态度的词语
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解释 ◎ 持之以恒 chízhīyǐhéng[persevere] 持续不间断,老是那么一股劲地进行 发现持之以恒地干事特别艰苦 引用解释 见“ 持之以恒 ”。 亦作“ 持之以恆 ”。 谓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清 曾国藩 《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訥,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嶸。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恆,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京剧《串龙珠》:“男勤耕女勤织各务其正,休荒嬉莫堕落持之以恒。”
触类旁通
chù lèi páng tōng 解释 ◎ 触类旁通 chùlèi-pángtōng[comprehend by analogy] 由类似之点而推知其余 引用解释 《易·繫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事物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触类旁通,启发实多。”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说郛》卷七七引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寿命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易>书》之一:“而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触类而通,此即举隅之説也。”亦省作“ 触通 ”。 清 侯方域 《与陈定生论诗书》:“当其胜絶,变动难拘,是惟心知其意者,触通而已。”
怠慢
dài màn 解释 ◎ 怠慢 dàimàn(1) [cold-shoulder;slight;ignore deliberately]∶淡漠;不恭敬 这个客是怠慢不得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2) [I’m afraid I have been a poor host]∶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3) [idle and dissolute]∶怠惰放荡 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三国演义》 引用解释 亦作“ 怠嫚 ”。 1.懈怠轻忽。《周礼·春官·小胥》:“廵舞列而挞其怠慢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尽忠益时者虽讎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七国春秋平话》卷中:“汝等有功者赏,怠慢者斩!”《明史·外国传八·鞑靼》:“我边关守臣,因循怠慢,城堡不修,甲仗不利。”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四章:“ 崔大宝 一点也不敢怠慢,他很快地捡来了两箱机枪弹。” 2.轻慢不敬,冷淡。《汉书·郊祀志上》:“始未尝不肃祇,后稍怠嫚也。”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得赦》:“诸大夫皆当以客礼事之,不可怠慢。” 茅盾 《子夜》四:“不过到底是 吴荪甫 的嫡亲舅父,在礼貌上 费小胡子 是不敢怠慢的。” 3.待客失礼的谦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夫人暂住数日不妨,只怕家寒怠慢,思量别的亲戚再去投奔。”《西游记》第三六回:“ 三藏 称谢道:‘老院主,打搅寳山了。’僧主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三:“ 韦克 侄,今天多有怠慢。”
怠慢的组词: 怠的组词 慢的组词
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解释 ◎ 滴水穿石 dīshuǐ-chuānshí[drops of water wears holes in stone]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引用解释 喻坚持不懈则事必有成。 梁斌 《红旗谱》六:“ 严志和 说:‘当然不是一日之功,滴水穿石呀!’”《人民日报》1981.4.18:“滴水穿石,功在不断。”
发奋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释 ◎ 发奋图强 fāfèn-túqiáng[make a determined effort to do well]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 发奋图强,打败敌国 引用解释 同“发愤图强”。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引用解释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常形容专心致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 在 江 荆 间,復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你与他每日不曾离,直这般废寝忘食。”《明史·杨守陈传》:“此臣所以朝夕忧思,至或废寝忘食者也。”
奉献
fèng xiàn 解释 ◎ 奉献 fèngxiàn[offer as a tribute;present with all respect] 恭敬地交付;献出 决心将他的钱财奉献给祖国 引用解释 1.进献。《史记·刺客列传》:“诚得 樊将军 首与 燕 督亢 之地图,奉献 秦王 , 秦王 必説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四郎》:“叔今赴选,费用固多,少物奉献,以助其费。”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 多尔衮 接茶一盏奉献于 洪承畴 ,置于炕几之右侧。” 2.指进献的物品。《南史·刘悛传》:“ 鬱林 新立, 悛 奉献减少。” 3.进贡。《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乌头劳 死,子代立,遣使奉献。”《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五年﹞ 夫餘王 遣使奉献。”
奉献的组词: 奉的组词 献的组词
负责
fù zé 解释 ◎ 负责 fùzé[be responsible for;be in charge of] 担负责任 我负责照管他,让他和我在一起吧 ◎ 负责 fùzé[conscientious 尽职尽责 他对工作很负责 引用解释 1.失职。《文子·上仁》:“人君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 唐 皇甫湜 《醉赋》:“为疹为毒,为狂为醨,负责人道,阴阳戾违。” 元 王恽 《荐台掾赵文昌事状》:“某今当去职,有见不言,实为负责。” 2.担负责任。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量才而授者,不求功於器外;揆能而受者,不负责於力尽。” 唐 徐浩 《谒禹庙》诗:“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水满 金山 ’一案,的确应该由 法海 负责。” 3.(工作)认真踏实;尽到应尽的责任。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巴金 《中国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作为作家,就应当对人民、对历史负责。” 负债;欠债。《史记·周本纪》“ 周君 、 王赧 卒”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 王赧 ﹞虽居天子之位号,为诸侯之所役逼,与家人无异。名负责於民,无以得归,乃上臺避之,故 周 人名其臺曰逃责臺。”《南史·褚彦回传》:“家无餘财,负责数十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蠲冗赋及民负责不能偿者数百万计,而官用亦饶。”
负责的组词: 负的组词 责的组词
各抒己见
gè shū jǐ jiàn 解释 ◎ 各抒己见 gèshū-jǐjiàn[Let each speak mind] 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镜花缘》七十四回 他们为了改一个词,一个句子各抒己见,常常争得面红耳赤,直到意见统一为止 引用解释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镜花缘》七四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亦作“ 各抒所见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鲁迅 《二心集·沉滓的泛起》引 叶华 文:“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所见。”
古为今用
gǔ wéi jīn yòng 解释 ◎ 古为今用 gǔwéijīnyòng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弘扬古代的精粹,使之成为现今有用的东西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去对待文化遗产 引用解释 谓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使之为现实生活服务。《毛泽东书信选集·致陆定一》附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释 ◎ 诲人不倦 huìrén-bùjuàn[be tireless in teaching;teach with tireless zeal] 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引用解释 教诲别人有耐心,不厌烦。《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邢昺 疏:“教诲於人,不有倦息。”《北史·高允传》:“ 兴寿 称共 允 接事三年,不尝见其忿色。恂恂善诱,诲人不倦,昼夜手常执书,吟咏寻览。”《红楼梦》第四八回:“ 黛玉 笑道:‘圣人説: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説的理!’”亦作“ 诲人不惓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卓哉先生,遗荣崇实,开拓新流,恢弘文术,诲人不惓,惟精惟一。”
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 ◎ 囫囵吞枣 húlún-tūnzǎo(1) [swallow a date whole]∶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2) [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read without understanding]∶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引用解释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 元 吴昌龄 《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蹺蹊,我这里囫圇吞个枣不知酸淡。” 茅盾 《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 解释 ◎ 豁然开朗 huòrán-kāilǎng[the view suddenly cleared up;suddenly see sth. in a clear light] 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宽阔明亮。比喻顿时通达领悟 初极窄,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引用解释 1.谓顿时现出开阔敞亮的境界。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初极狭,纔通人;復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清 管同 《饿乡记》:“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天地。” 2.引申为顿然晓悟。《红楼梦》第九一回:“ 宝玉 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性灵,比我竟强远了。’”
积极
jī jí 解释 ◎ 积极 jījí(1) [positive;forward-looking]∶正面的;促进发展的 积极因素 (2) [active;energetic;enthusiastic;vigorous]∶努力进取的 积极行动的人 引用解释 1.谓肯定或正面。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所以倘无积极的确证,《唐三藏取经诗话》似乎还可怀疑为 元 椠。”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三:“从积极方面来说,歌咏可以团结自己的力量。” 2.谓进取、主动或热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你呀, 小丁宝 ,不够积极!” 巴金 《憩园》二一:“你也许不知道你昨晚上那几句话使我明白多少事情,要是我以后能够活得积极一点,有意义一点,那也是你的力量。”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这是我们当前的作战方针。”
积极的组词: 积的组词 极的组词
兢兢业业
jīng jīng yè yè 解释 ◎ 兢兢业业 jīngjīng-yèyè[cautious and conscientious] 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引用解释 1.谨慎戒惧貌。《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孔 传:“兢兢,戒慎;业业,危惧。”《汉书·元帝纪》:“今朕获保宗庙,兢兢业业,匪敢解怠。” 颜师古 注:“兢兢,慎也;业业,危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科贡官兢兢业业,捧了卵子过桥,上司还要寻趁他。” 孙犁 《白洋淀纪事·石猴》:“工作组刚从土地会议上下来,人们都是兢兢业业,只怕犯错误,出偏向。” 2.勤恳认真。《红楼梦》第十四回:“于是 寧府 中人才知 凤姐 利害,自此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六章:“ 彭总 的首脑机关,是有力的,宁静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效率很高的。”
兢兢业业的组词: 兢的组词 业的组词
精益求精
jīng yì qiú jīng 解释 ◎ 精益求精 jīngyìqiújīng[constantly improve sth.]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引用解释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宋 朱熹 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用“精益求精”说明力求更加精工美好。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盖事之出於人为者,大概日趋於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四》:“我们对读者的服务,要尽力使得所服的‘务’能精益求精,要尽可能使读者觉得满意。”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的组词: 精的组词 益的组词 求的组词
集思广益
jí sī guǎng yì 解释 ◎ 集思广益 jísī-guǎngyì[pool the wisdom of the masses;be benefitted by mutual discussion;draw upon all useful opinions;make use of opinions and add to the welfare] 集合思路和意见,可以收到更广大的效益 引用解释 谓集中众人智慧,博采有益的意见。语本 三国 蜀 诸葛亮 《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宋 许月卿 《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明 王夫之 《宋论·英宗》:“集异广益,而功不必自己立。”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引用解释 谓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明 宋濂 《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臣不敢不鞠躬尽瘁,以报主知。”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亦作“ 鞠躬尽力 ”。 明 唐顺之 《答徐存斋相公书》:“愿以不计利钝,鞠躬尽力之义,苦心其间。”
聚精会神
jù jīng huì shén 引用解释 原谓心神聚合,集中大家的智慧。《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故世平主圣,俊乂将自至,若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之君,获 稷 、 契 、 皐陶 、 伊尹 、 吕望 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刘良 注:“聚其精爽,会其神理,君臣道合,加以相明;上下不疑,德义谐和。” 明 宋濂 《题朱文公手帖》:“师友相从之盛,聚精会神,德义充洽,如在 泗 沂 之上。”后多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非常集中。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书》:“古人於艺以为聚精会神、极深研几之实;而今人於艺,则以为溺心玩物、争能好胜之具。”《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无奈他此时是凝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过节儿。” 巴金 《家》十一:“我画得不好,不过这幅画却是我聚精会神画出来的,因为你大哥向我央求过好几回。”亦作“ 聚精凝神 ”。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 ◎ 举一反三 jǔyī-fǎnsān[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引用解释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 邕 与 李则 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凴着一卷《诗韵》学説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